探究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下)   作者:宋文蕊
[导读]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宋文蕊
        浙江省桐乡市濮院小学教育集团毛衫城小学  314502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通过传统文化教育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鼓励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进行探究,能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进行分析。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华传统文化;渗透
        引言
        近年来随着西方文化通过互联网、电视、报刊书籍、网游、视频等多种形式逐渐渗透,致使新一代的孩子们盲目地崇洋媚外、追剧、追星,一窝蜂地哈韩、哈日,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逐渐下降,离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远,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趋于消失,存在后继无人的风险。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如何立足实际充分发掘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教学中传播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通过语文课堂感受传统文化的迷人魅力,使祖国的新一代认同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喜爱传统文化,最终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更是我们的使命和担当。
        1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指的就是在中国地域内居住的中国民族以及祖先所创造出的,被中华子女世世代代传承的一种优良文化,具有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语文教学一直承担着传播、渗透传统文化的责任,而现当代社会网络发达,伴随着国际化文化影响的扩散,与之而来的是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的地位不断地下降。中西方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在中西文化交汇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借鉴西方文化,更要继承传统文化。
        2当今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不高
        当今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更加多样,通过网络,广告等等途径接触到的信息良莠不齐,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寥寥无几。语文课堂成了学生获得优质传统文化熏陶的主要途径,但如今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任务繁重,语文课程更加偏向于工具性而非人文性,主要围绕语文知识和技能开展课堂,对传统美德的渗透深度不足。
        2.2在课堂上还缺乏恰当的方法
        小学生注意力不易于集中,更倾向于感性经验,接受传统文化对他们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在课堂上如果没有运用合适的方法,传统文化会变得非常枯燥。现在语文课堂上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不足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3.1深入挖掘教材资源的传统
        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教材是教育开展的主要工具,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材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鉴于此,要想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首先要以小学语文教材为主,深入挖掘、梳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通过语文教材的高效利用来引导学生走进传统文化的世界。例如,在我国广为流传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则故事不仅将司马光的智慧、淡定、从容充分体现出来,而且司马光敢对物质和生命能够进行正确判断和认知的品质也体现的淋漓精致。

在进行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由于人教版教材属于白话文,因此教师可以对照部编版的文言文教材内容,让小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文言文的精炼、停顿节奏进行感受,鼓励小学生对照两个版本的课文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这样不仅实现了教材内容的挖掘,同时也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呈现。
        3.2以课外拓展为主丰富课堂
        传统文化。语文教学中为了实现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有效渗透,实现小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提升,教师不仅要深入挖掘教材资源,还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超出合理的切入点,在课堂中展示更多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理解能力的传统文化元素,以此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丰富。例如在学习《司马光》一课之后,很多小学生会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产生浓厚兴趣,借此机会,教师可以向学生更多的讲述蕴含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也可以鼓励小学生将自己掌握的小故事在班级上进行分享。例如可以让学生讲述孔融让梨、刻舟求剑等小故事。通过对这些话题故事的拓展不仅能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同时也能让学生得到扩外阅读拓展,积累大量知识。而且中华传统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让小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更加深刻,让学会具备基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
        3.3以实际生活为准渗透传统
        文化。语文属于一门综合性的课程,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实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进行探索。例如,教师可以对小学生已经非常熟悉的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在节日之前教师首先收集关于传统节日的先关信息,包括传统节日的来源、节日习俗等,语文教师可以安排合理的时间与小学生开展传统节日知识竞赛,让小学生在家长的辅助下掌握更多关于传统节日的知识,这样不仅能够让小学生对传统节日知识掌握更加深刻,而且能够更加深入体验传统节日,也很好的实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
        3.4与家长结合中华传统文化
        积累。在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还要积极寻求与家长的沟通结合,让小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教师首先要与家长加强沟通交流,让家长对传统文化教育给与重视,让传统文化教育实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延伸。教师可以精选优秀传统文化书籍,让家长个在日常亲子活动中与小学生进行共同学习,并积极鼓励家长在家庭中隆重开展传统节日,给孩子带来深刻的传统文化体会,在家长跟教师的共同配合下,能为小学生提供更多传统文化渗透的机会,实现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
        结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拥有瑰丽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后浪”们的荣幸,在课堂中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是新时代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担当和使命。我们只有立足教材,以学生兴趣为抓手,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才能把传统文化有效地渗透融合进去,才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才能让祖国的新一代担负起民族复兴和崛起的重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任翔.语文教材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体系化刍论[J].中国教育学刊,2020(6):23-28.
        [3]钟晓媛,郭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化学教科书中的百年变迁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12):133-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