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下)   作者:王雪梅
[导读]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数学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各个方面,严谨的思维逻辑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王雪梅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西渠镇教学辅导站  733399
        【摘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数学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各个方面,严谨的思维逻辑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港湾,小学是学生启蒙的第一阶段,数学教育的生活化需要从小培养。对此,笔者将对如何让教育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进行研究,以此帮助小学数学与生活的相互融合。我国的应试教育导致很多家长对学生的成绩尤为注重,让学生放弃很多休息娱乐的时间去参加补习班,导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被拉远。为此在小学阶段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途径;素质教育
        引言
        数学课程作为小学生最重要的三大主科之一,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过于枯燥与单一,使得小学生往往失去了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从而阻碍了小学生数学知识内容的良性循环以及良性发展。然而在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以及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数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培养小学生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促进小学生数学课程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
        (一)选择素材不恰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误解生活化案例的实际含义,在课件或者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浪费大部分精力,或者直接放弃对教学内容的灵活运用。这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过分关注生活化的内容,从而无法关注课程重点,甚至忘记数学课程的本质。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遇到与景点或者游乐园相关的知识点时,通常会强调生活中的游乐园及游乐园中涉及的游戏项目,并过多地使用娱乐性质的教学手法。这样做虽然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很难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因此失去了教学的基础意义。
        (二)忽视课堂教学过程
        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世界是个有机整体,在这个整体之中,所有的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而联系本身具有发展和变化的本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目前,许多教师仍然过分强调结果的重要性,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各地区都存在教育成果之间的比较。在日常教学中,教育局会把教学任务分配到各个学校,而这些任务最终会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的日常教学中;第二,现阶段学生的成绩直接影响教师的绩效评比和职称级别,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容易过多关注学生最终的卷面成绩,而不是学习过程;第三,许多家长都希望学生的成绩有所提升,“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无形中造成了学生的压力,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增加了压力。
        (三)对生活化教学的不重视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素质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但是对这个模式,大部分教师却没有重视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深入地理解教材,而且所用教材也被及时更新,教材中的内容也充分体现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但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只重视了教材中的例子,却忽视了其与现实生活有联系的本质,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不能够有效地在现实中得到运用,这是教师没有深层挖掘教材含义造成的。这样的教学只停留在表面,而没有让学生去深刻地理解它的内容以及如何去运用,不能够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大多重视课堂作业的正确度,却没有关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后的成果,一般都是在上完课对学生进行一些课堂作业的布置,有时也会进行一些实践活动的要求。

但是,我们在进行检查时,大多只是单纯批改了作业的对错,却没有去对实践的结果进行研究。那些实践活动就也变成了表面形式,并没有真正地去实践和研究。这会让他们认为只要学好课本上的知识就够了,这种想法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应有的主动性,还会使教学的效率不够高效。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与策略
        (一)在内容上进行生活化的强化
        由于小学生具有非常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且好奇心以及动手能力都非常的强,因此教师在传授小学生数学课程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的运用,使得数学课程更具有科学性,从而能够更好地方便学生进行记忆。同时,数学教学的意义不仅是要开发小学生的思维,锻炼小学生的技能,更是要培养小学生一种实际应用的意识和能力,从而让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小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水平,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对小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较为忽视,使得小学生只学会数学理论知识,以及考试的技巧,却没有完全掌握数学实际运用能力,影响小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教师作为小学生数学课程知识内容的引导者,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培养小学生生活化的学习意识,使得小学生能够在生活的过程中有效地运用数学知识理念,而且也可以很好地将生活化的知识经验运用到数学课堂之中,从而促进小学生数学课程知识的良性循环以及良性发展。
        (二)创设优良教学情境
        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时,我们需要关注良好教学场景的创建,引导学生主动对数学文化知识所存在的潜在魅力进行感知。数学知识体系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本质上来讲,人类社会的进步需要基于数学知识体系的发展。在人类的文化与认知体系当中,数学这一学科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对小学数学知识进行传授时,教师需要落实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在开展基础性教育活动时就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此,教师需要帮助小学生创建好优良的教学情境,在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时,促使科学与人文教育能够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知识体系中对数学学科的魅力进行感知。作为数学教师,我们需要主动引导学生发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充分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与逻辑,强化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的信心,为小学数学教学品质与效率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三)数学语言描述生活
        数学的语言是符号,可以说,数学就是由符号构成的学科,数学语言的工具性和基础性较强,具有储存和表达信息的功能。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还处在较低的阶段,无法正确理解和使用数学语言。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通过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所学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发现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元素,认识到数学的现实意义和重要地位。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法时,要设计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且富含童趣的数学语言,引导学生在脑中建立起一套初步的数学语言系统,并学会如何在生活中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让其在潜移默化当中将这种语言融入自己的思维当中。
结束语
        总的来说,由于小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所以不能很好地对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理解和分析。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引入到小学数学的课程中来,受到了小学生的广泛青睐以及广泛热爱,拉近了小学生与数学课程之间的距离,培养了小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爱好,有效地帮助了小学生建立健全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了小学生数学课程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初探[J].才智,2020(15).
[2]张玲.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模式[J].学周刊,2020(12).
[3]张丽春,孟飞.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