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下)   作者:吕成操
[导读] 数学的素养是当前以及未来生活中,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与能力。
        吕成操
        广东省海丰县海城镇城北小学        516400
        摘要:数学的素养是当前以及未来生活中,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与能力。数学素养需要通过数学学习,从而建立起对数学的认识、理解以及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数学核心素养需要日积月累的进行知识沉淀,从而需要教师通过优化的教学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的对学生开展数学教学与细致深入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投身于深度学习的进程之中,从而达到对数学学习的深度学习与理解中,促进对数学学习内容的实际应用,用数学知识解决既定问题,发散思维的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深度教学;教学途径
前言: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同时需要明确学生应当具备的适应其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基于此开展对小学生数学深度教学,不仅可以对学生开展立德树人的教学内容,并且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途径来塑造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从而进行深度数学学习。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数学的核心素养包括了“真、善、美”三个维度,即(1)“真”:对理性数学文明的文化价值的理解,自行体会数学所包含的既定真理严谨性、精确性(2)“善”:具应用数学思维方法,进行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的基本能力(3)“美”:欣赏数学智慧之美,喜欢数学,热爱数学。数学的核心素养通常可以理解为,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从而应当达成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也不是通常理解意义上的数学思维与能力。而核心素养是基于数学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又高于其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核心素养主要反映了数学的本质以及其所包含的数学思想,通过在数学学习的整体性过程中所形成,具有着综合性、整体性以及持久性特征。数学的核心素养以及数学课程目标与其所包含的内容具有直接相关性,通过核心素养为核心的开展数学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学科的本质,从而进行数学教学合理设计以及引导性的开展数学评价等,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
(一)注重创设有效情境,激发深度学习的欲望
        情景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教育氛围,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交流互鉴,促进教师对课程创新性的灵感激发,从而为学生设计更为合理性、科学性、高效性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之中,融入到课堂进度中来,从而有利于达到深度教学的教学目标。情景教学有利于教师通过引导性发散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想象空间进行自行自主的探索数学问题。

如一个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相互组合成一个房子、鱼或是兔子,引导学生自行发散思维,从而对不同的图形进行掌握,并通过有趣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需要基于此的开展深度教学,通过学生作业展示等,思考学生没有思考到的内容,进而对学生开展教学,有助于学生在自行理解的基础上得到教师的深入分析与引导,进而对更为深层次的数学内容进行学习与掌握。
(二)注重知识形成过程,提供深度学习的机会
        教师需要将知识形成步骤跃然纸上,同时可以应用电教设备对学生开展教学,例如应用教学动画、ppt幻灯片等,对学生呈现动态的、可观性、可理解强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不仅理解了为什么正方形、矩形为特殊的长方形,直角三角形为何为特殊的三角形,通过动画演示,提供给学生更为细致的教学讲解,从学生的心底进行数学思维逻辑的建构,引导学生自行自主的进行深度学习与思考。教师在课堂进程中也需要注重对知识点的分布讲解,在教学教案中需要前置化的将讲解内容细致化、分层化,从细节出发的开展教学活动,并不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与能力。对学生开展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产生细节化的理解与学习,有助于学生从细节知识点出发进行发散思维的数学学习,从细致的知识点进行学习使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进行数学学习,从而降低因难题出现时的慌张感,使学生静下心来进行题目的剖析与解决。教师需要前置化的了解学生学习进度与情况,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学生作业展示,时常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并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的问题点与困难,从而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从细节出发的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通过学生自主建构的数学素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问题解决的切入点,教师注重引导而不是快速的告知答案及解决方法。
(三)注重比较方法渗透,培养深度学习能力
        数学整体性思维逻辑需要注重对于数学题目与内容的比较与学习,通过将同一主题、不同题型的题目汇集起来并与学生共同探讨题目的解决方法,通过引导性教学,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建构。学生需要紧跟教师步伐的高度参与到课堂进程中去,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自主思考与实践,对不同种类的题型进行自主汇总以及自行分析做题技巧,在不同题目的对比中搜索关键解题信息。通过教师设置的课后练习内容进行发散思维的练习,联系实际、扩展思维,提升空间思维能力,自觉培养与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通过对基础性知识的掌握与学习,进而探索更为深入的学习内容进行练习达到深入学习的目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觉、高效的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学习,通过探讨学习,促进思维具有一定的活跃度、促进数学学习的思维火花碰撞,在探讨与交流中达到数学深度学习的目标,有利于学生塑造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与方法,促进数学素养的提升。
结语:通过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具有自觉性,有利于学生对数学进行深度学习、进行自主探索与思考,所以具备一定的数学核心素养,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冯容.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分析[J].科学咨询,2020,24(41):153.
[2]张海英.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2020,17(41):2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