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燕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郎岱镇第一小学 553405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怎样来展示数学知识,如何让学生体会和感知数学内涵?数学实验的融入,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从数学活动体验中激活数学思维,抓住数学的本质。数学知识并非“冰冷的”“抽象的”,也可以是“趣味的”“直观的”。小学阶段学生形象化思维处于主要地位,通过直观、具体的数学实验,来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获得数学情感体验,积累数学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
引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已经转变为培养学生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个人成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高质量开展实验教学对于教学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小学数学教师应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1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1.1数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实验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动手中逐渐感受、领会、理解相应的数学知识。而无论何时,动手操作都是学生所喜欢的类型。通过动手操作,教师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将课堂学习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来做学习的主人。对学生而言,实际动手操作,可以有效地调动起他们对于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兴趣。对于学习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后面相应的学习才能更加顺利。同时,数学实验也给了学生充分自由的发挥空间,在足够自由的氛围中,学生可以大胆地进行新的尝试,也可以彼此合作,共同探索出正确的答案。例如在学习课文《人体的奥秘——比》时,可以让学生准备好小皮尺,或者教师为学生准备好相应器具,随后在课堂上开始数学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随后计算比。而学生在动手测量的过程中,既掌握了卷尺的使用方法,又能生动形象地理解比的含义,一举两得。
1.2数学实验可以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且学生相比大人而言,具有更强的可塑性和创造力,若教师成功地加以引导和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必然会得到大大的提升。而数学实验是数学课上学生提升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数学实验不仅仅是单纯的动手,更要动脑思考,要将动手所得到的东西通过思考之后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出来。教师在设计数学实验时,应当结合具体问题来具体设置,让学生能够将手、脑、口有效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并在已有的方法上让学生努力探寻其他的解决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许多时候,学生在一个旧问题上,往往能够想到与常规思路所不同的解决方法。
2数学实验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2.1把握数学实验设计要点,突破学习难点
数学实验课程的设计,要从实验教学区域、实验器材的配置与开发,实验内容的梳理与优化,实验课例的组织与总结中来渐进完成。数学实验教学设计,要把握好重点,突出学生的动手参与数学体验。
如对于“一亿有多大”“认识千克与克”“认识多边形”“正方体涂色”等内容,要详细制定实验手册和指导思路,鼓励学生从实验活动设计中,深入理解和领会数学知识。数学实验在教学设计中,要贴近学情,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联。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激活学生的参与性,化解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发展学生的实践性。数学实验的设计,要为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运算方法奠定基础。如在学习“质数与合数”时,我们可以从10以内的数入手,让学生通过分类方式,来认识“质数”与“合数”的特点,正确辨析“质数”与“合数”的内涵。同样,在学习正方体知识时,我们准备若干小正方体,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利用小正方体,来拼接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从观察、体验中来拓展学生的数学空间想象与思维力。小学生自我认知力较弱,注意力易分散。在数学实验设计中,教师要把握课程的深浅度,关注学生感官体验,激活学生数学实验参与动机。在学习“简易方程”时,对于该节知识的设计,我们可以从“天平”动手体验中,来找准“等式”关键点,让学生结合数学实验,来理解“简易方程”的本质。数学实验,让原本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直观、生动起来,学生能够从观察、模仿、实验、猜想中,积累数学经验,增强数学探究的好奇心。数学实验设计,要以学生的参与体验为重点,鼓励学生“做”数学实验,从数学实验中获得启发,突破学习难点,培养创造力。
2.2开放教学组织过程
和常规数学课相比,数学实验课的最大特点是高度重视数学实验过程与数学实验结果,小学数学教师应利用开放教学组织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应明确数学实验本质,保证实验组织具有层次性、开放性、重点性特点,可以让学生思维体验得以凸显;其次,在学生对复杂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时,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提供引导,如利用计算器处理数据等,以强化学生对重点实验内容的学习体验。
2.3转变课堂设计理念,构建创想数学课堂
长期以来,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往往以教师的“教”为主线,学生被动学习,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数学实验趣味性、直观性、生动性,更易激活数学课堂学习氛围,变“教”数学为“做”数学。如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我们在课程设计上,先向学生展示圆锥模型,接着,以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纸圆锥”,接着,根据圆锥与圆柱的关系,试问,在等底等高条件下,圆锥与圆柱之间有何关系?以小组讨论方式,对经典数学实验进行探究,从实验观察、操作体验、合作探究中得出结论,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整个课堂上,尽量减少公式的推导与讲解,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观察、体验和感知,加深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深刻理解,为灵活运用奠定基础。
结束语
总之,数学课堂对数学实验的教学,要克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弊病,要契合学生认知特点,充分挖掘数学实验价值,让学生从数学实验参与、体验中,厘清数学本质与内涵,把握数学思想与解法,促进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黄玉翠.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实验教学[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8(07):53-54.
[2]刘洪赏.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8):85.
[3]杨勇.数学实验——让数学探究学习更有深度——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数学之友,2018(8):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