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之柔性管理策略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下)   作者:王建荣
[导读] 随着我国新课标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推进,

        王建荣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经二路小学 721000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标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推进,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也努力探求更科学的管理措施,柔性管理应运而生。班主任对学生实施柔性管理,不仅可以保障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也能完善小学生的心理素养,改善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良莠不齐的不良现状,促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同步提升,进而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柔性管理;策略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逐渐开始提倡以人文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即将学生视为管理的中心。我们不但要使他们的各方面技能得到全面提高,还要格外关注他们心理健康的成长,帮助他们完成“自我实现”,或者指导他们怎样才能朝“自我实现”的方向前进。
1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理念落后,组织架构陈旧
        学校以行政命令和制度规范为准则进行教师的管理工作,其最为显著的弊端就是导致权力的倾斜。教师能够参与到学校管理活动当中去的机会少之又少。学校的战略发展和教师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相互剥离。教师处于一种极度被动的地位,这样一来就不利于提升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学校的整体组织架构上来看,科层制的应用还十分普遍。这种组织架构在信息流通上是单方面的,信息传输的渠道也比较长,对于相关问题的反应速度也比较慢。由此一来,教师的意见就不能够及时的反馈到学校管理层和领导层当中去,信息就不能实现有效的流通。这不仅阻碍了学校教学管理活动的发展,也阻碍了教师个人的进步和成长。
        1.2班主任工作压力大
        通常情况下,班主任不仅要负责学生的学习,还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一些微小变化,如情绪波动、异常行为等。这些都可能是学生在成长中的难题。如果班主任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指导,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就会有很大的帮助。然而,这些事无巨细的事情就会给班主任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一些班主任还身兼数职,无法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从而就会降低班级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2小学班主任柔性管理策略
        2.1加强沟通了解,营造融洽的管理氛围
        沟通了解是柔性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保障柔性管理策略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在以往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很多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发生错位,过于注重维护自身威严的教师形象,忽略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求,疏于与学生进行沟通。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师生之间互不了解,存在明显的心理隔阂。缺少沟通作为支撑,班主任无法实时了解学生的德育水平和思想动态,当个别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和品质问题时,教师也不能及时实施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与道德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还有一部分班主任的管理模式过于强硬,缺乏柔性元素,一味对学生采取强制性管理手段替代有效的沟通,不仅让班级管理工作走入误区、难以顺利开展,也会进一步恶化师生关系、引发学生与班主任对抗的心理,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生的品质思想向不良极端发展。想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班主任必须先转变思想,从思想层面认识到实施柔性管理策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积极加强与学生沟通了解,促进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营造融洽的班级管理氛围,把提升内在涵养从班主任的主观意识转化为学生的自主意愿,真正实现将柔性管理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2理解与关爱
        理解与关爱是深入了解学生的柔性表现,也是开始心灵大门的钥匙。与文化课教学一样,柔性管理也需要因材施教,并且还要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所遵循的就是学生真正的内在需求与他们自身所具有的人格属性。无论是设立班委,还是增设奖赏机制,都需要做到“对症下药”,用情感去感化学生,用他们所能适应的程度和所能接受的方法去管教他们,让他们觉得班主任是可以被信赖的伙伴,而不是整天约束他们的教育者。除此之外,班主任也要深入了解自己所具有的人格属性与内在需要,发现自己的缺点和偏见并努力去改进,才能更好地与每一种人格的学生相处。通过一段时间的自我学习与分析发现,我具有忠诚型人格特质,这在平时工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比如我经常教育学生要努力成为别人心目中可靠的人,成为可以被信赖的人,具有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等,所以我会认为学生应该都是忠于学习的。但实际上,“学习”这种行为不一定要在课堂上完成,它也可以在任意形式的游戏活动中被体现出来,过度分化“学”与“玩”,会在很大呈上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所以我会尽量尝试让学生将游戏与学习结合起来,从游戏中发现更多知识。
        2.3构建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
        在目前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中,柔性管理的应用并不是一味迁就学生,对于学生违反学校制度的一些行为,也需要进行适当惩罚,使学生可以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因而需要构建适当的奖惩制度。在对学生进行惩罚之前,班主任必须要让学生对自身存在的错误有真正认识,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错误带来的危害,并且需要让学生认识到惩罚的主要目的是警示。同时,在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中,对学生进行适当惩罚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内心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行为。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对学生进行惩罚过程中,应当确保适度性,对于惩罚契机需要充分把握,避免对学生自尊心造成伤害,同时也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对于表现比较良好的一些学生,教师也需要适当给予其奖励,使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也能够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这对于学生具有很好的激励作用,也可以促使学生与班主任工作配合得更好,在奖励时可以选择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这样一来也就可以实现奖惩结合,对学生实施更有效的管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柔性管理是一种创新的教学理念,不仅顺应新课标教学改革指导思想,也可以满足新时代小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因此,班主任应该延展教学思路,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积极实施柔性管理措施,以科学的手段提高班级管理质量,以博大的胸襟容纳学生的成长问题,为学生创造和谐融洽的班级环境,从而助力学生身心素养与知识水平同步提升,收获丰硕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关惠霞.浅析柔性思维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9):173-174.
[2]邹会英.小学班主任柔性化班级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3):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