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惠烽
浙江省桐乡市濮院小学教育集团毛衫城小学 314502
摘要: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性的学科,在教学中形象化处理知识、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显然不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应结合教育发展的步伐以及学生当前阶段的认知特点,通过营造教学情境、设置引导问题等方式来启发学生,使其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发展数学思维,在实践中不断拓展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教学研究
引言
现如今,不论是家长、学校还是社会,各方对于小学教育的重视不断加强。其中,对小学数学的关注尤为突出,因此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思维的培养越来越重要。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会为他的语言、想象、创造、空间、逻辑等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能力的形成,会让生活和知识融会贯通。因此,研究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1.1学生直观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
小学生,有一定的年龄特征,会对身边的很多事情充满高度的好奇心。比如在几何积累的过程中,无论是拼出一个正方形还是一个长方形,小学生都是通过自己见过或接触过的东西来做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小学生对一些直观事物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强。
1.2小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比较薄弱
因为很多小学生在很多方面都不成熟,特别是抽象概括能力。因此,教师应在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相关概念的同时,尽最大努力通过直观的事物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弱。比如在计算立方体结合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过程中,学生特别容易忽略一边。
2数学教学中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2.1夯实基础,为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做铺垫
在数学的学习当中,数学的概念、公式等都非常严谨,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因此,在数学的学习中应该打好基础,让学生认真完整地学习掌握,为以后的学习和运用做好铺垫。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基础知识训练,要耐心地生动形象地给学生做出讲解,让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变得有趣。运用自己积累的经验,不断地引导学生,督促学生学好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因为过多的督促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小学生明确基础知识与思维能力间的关系,建立以基础知识为基础,思维能力为主体的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化基础知识内容,稳固小学数学知识体系整体结构。
2.2注重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教学情境具有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理解效率的作用,随着教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已跟不上当前的教学节奏,教师也开始结合教学主题设置教学情境,既能够优化教学设计,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抽象性的知识概念教师可以通过情境为载体将其展示给学生,比如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场景等。通过这样,学生的情感被有效调动起来,思维也愈加活跃,师生互动性明显增强,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我首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段日常生活的购物视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超市购物结算过程需要用到哪些东西,以此引出人民币这一概念。随后,继续以超市购物为场景,在多媒体上为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比如“铅笔、笔记本、水瓶、篮球等”,并鼓励学生估算购买这些生活用品所需要的人民币大小,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应用思维。最后,鼓励学生在超市购物的情境下,开展购物小游戏,我为每一小组提供20元的预算,规定其必须购买5元钱的学习用品、10元钱的生活用品。在这一要求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与学习需要去安排花费,并将其记录在草稿纸上,通过这样来形象理解人民币的运算问题,对其解题思维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2.3合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提问并解答问题是数学教学中的常用手段,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的一种方式。在基于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诱思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课堂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提示其分析题干找出关键解题信息,并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前后所学知识点进行回顾。通过这样,学生既能快速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效率,又能将新旧知识进行联合,掌握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根据题目要求合理应用,对其数学学科思维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我首先提问学生“大家喜欢五角星吗?那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被叫作五角星呢?”,以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顺利引出角的概念。随后,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不同形状的五角星,并让学生分别比较这些五角星的各个角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对角的大小建立初步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利用三角尺与直角尺画出几个角度不同的角,并提问其“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角呢?”,让学生联系生活经历,深入思考。这样一来,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角的学习产生兴趣,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加深概念知识的理解,最后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有效提高数学学习感悟,发展数学学科思维。
2.4生活与理论相互转换运用
说到生活与理论的相互转换运用,就不仅要依靠教师的教学,更要依靠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数学的起源就是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数学的运用又是个人和团体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教会孩子基础知识和理论,并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帮助孩子理解之后,更多的运用就是在生活之中。因此,我们家长更应该帮助孩子去把理论和生活之间互相转换运用。在生活和理论相互转换运用的过程中,孩子就会有更多的理解,产生更多的兴趣,这是对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很关键的一步。生活中这种转换运用的例子有很多,例如,在我们买菜需要付钱的时候,这就涉及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应用,甚至涉及交换律应用。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多为孩子讲解,锻炼孩子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夯实孩子在学校所学习的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做到了生活与理论之间相互转换运用。
结束语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要在课堂上打好基础,更要联系实际生活,学习与运用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数学教学也不是说用单一的“教”和机械式的练习就可以达到目的,教师更应该通过自己积累的经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数学思维的培养打开一扇大门。同时,学生家长也要和孩子互动起来,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孩子的潜能。课内打好基础,生活中的教育潜移默化。要让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成为数学教学和学习的主要内容,在老师和家长甚至是学生的共同努力之下,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激发学生潜力。
参考文献:
[1]倪文龙.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明日,2019(1):324-324.
[2]于衍彬.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