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下)   作者:张蔚民
[导读]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基础学科,而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

        张蔚民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人民路小学        238000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基础学科,而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理解能力有限,对一些抽象的知识往往难以理解。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使学生成功地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就需要搭建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与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微课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时间、空间方面的限制。将微课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地开发课件,可将知识形成过程充分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为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充分保障。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应用策略
引言
        小学生接触的数学知识较为基础,因此对于一些比较难理解或比较抽象的知识,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进行教授,使数学教学方式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教师应基于学生的角度来制作微课,从而更好地发挥微课的优势,使微课在数学课堂中辅助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知识进行探究的欲望。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观看微视频来深入理解知识,切实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1小学数学微课的应用价值
        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突破抽象的数学概念,以图像、声音和讲解的结合,形象生动地展示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等,让小学生的启蒙教育得到积极地发展。虽然微课是一种新型地教学模式,但同样需要依托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大纲要求,在掌握课程标准的知识点之外,让学生的思维、自主学习等综合素质得到增强。微课一般以时间短、内容精著称,因此,微课的教学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以及代表性。针对微课的教学特点,在与小学数学教学进行结合时,需要突出传统教学模式与微课的区别,并展示微课的教学价值。
2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2.1微课解读概念,拓展学生数学的思维
        数学学习中有很多的定理和公式,而这些定理和公式学生记忆起来很难,容易混淆,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根本没有弄懂这些概念的由来,思维固化在了记忆上,而没有足够的思考。小学数学学习中,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思维能力下,学生对于概念更应该有更清晰的认知,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是什么,更要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这样,微课可以为学生清晰地展示每一个定理和公式的来由,让学生对每个数学概念都不再心存疑惑,这样,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便不会一头雾水,只有每个学生都能具有清晰的思路,都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参与感,能够对那些定式、定理信手拈来,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便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例如,在《分数混合运算》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微课也可以渗透其中,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告诉学生一些法则,让学生记牢,比如有括号的先去括号,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这些运算法则像固定的思维定式一样被教师刻在了学生的心间;在计算的时候,学生也是机械套做,但是却很少有同学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运算,这就需要让学生弄懂这些原则,使其能够清楚地掌握运算规律。微课视频播放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几种错误的运算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运算规则,集中讲解中,学生就会对概念产生更加清楚的认知,而且看到题目的时候,思维也更加活跃,能够在微课的指导下灵活运用规则运算。在新课教学中,涉及教学中的一些难点、疑点、易错点等用视频呈现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对教师讲解教学起到补充作用。
        2.2利用微课展现知识过程,引导学生亲身体验
        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是对数学现象的高度概括,是具有抽象性的。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忽视数学知识形成特点,无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直接将教材中现成的结论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如此加重了学生的数学理解负担,同时也影响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微课的出现为突破数学的抽象性,提供了便利,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驱动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透过现象发现本质,获取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以“三角形的面积”为例,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所在。尽管教材中直接给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是部分学生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是难以对此公式建立深刻理解的。而且,抽象复杂的数学公式,很容易加重学生的数学理解负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消极影响。针对该情况,在陶行知先生做中学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将微课与实验操作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验的辅助下,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透过数学现象,总结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具体地,在教学活动实施之初,笔者先利用微课为学生呈现了诸多的数学材料,驱动学生联系已有的学习经验,分析可以选择、使用哪些才来探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形式,围绕所选择的数学材料,借由数学学习经验,合作讨论实验操作方案。在学生合作交流之后,笔者则利用微课具体地展示实验操作过程,使学生通过观看,验证本组设计的方案是否科学,进而借由微课内容,弥补本组实验方案的不足。在完成实验方案之后,学生需要运用手中的材料,亲手操作,探寻、总结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学生探究之后,笔者还引导各个小组展现本组的讨论结果,在互动交流中,总结数学结论。如此,在课堂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应用微课,不仅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密度,使学生高度地集中注意力,进行数学思考和探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意识到微课教学应用的必要性,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强化自身的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应用能力,以此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精心设计出与教学相关的微课视频内容,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化的有机结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羽秋.浅谈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7(1):47.
[2]李崇琎.微课教学:数学课堂隐形的翅膀——浅谈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教学通讯,2017(25).
[3]魏华.运用微课.推陈出新——浅谈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20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