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古诗词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下)   作者:韦国锦
[导读]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
        韦国锦
        六枝特区第七中学  553400
        摘要: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要资源。历史是高中阶段的主要学科,与古诗词有着密切联系。在实施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驱动下,挖掘古诗词资源,联系教学需要多种策略地将古诗词应用到历史课堂上,使学生在古诗词资源的辅助下,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历史课堂学习效果。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探索应用古诗词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在这篇文章中,将对探索出的策略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高中历史;古诗词;应用策略
        众所周知,立德树人是教师组织历史教学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将学生培养成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是教师组织历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这一点,需要教师挖掘德育资源,开展德育活动。传统文化是不可多得的德育资源,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应用于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储备传统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熏陶,塑造文化品行。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和载体。《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跨学科教学要求。在此要求的指导下,为了有效地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笔者尝试挖掘古诗词资源,多种策略地应用古诗词资源,使学生在古诗词资源的辅助下,理解历史内容,塑造文化品质。具体地,笔者借助如下策略将古诗词应用到高中历史课堂上:
        一、导引策略
        所谓的导引策略是指在课堂导入环节应用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历史课堂学习兴趣的策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历史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教材内容向学生们一字不落地讲授历史知识,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地引导学生探究历史。教学实践证明,探究历史是需要学生们有着浓厚的探究兴趣的。课堂导入环节是学生产生学习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实施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活动的时候,笔者会利用古诗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使学生在品析古诗词的过程中自主地探究其中的历史内容,顺其自然地走进历史课堂,打好有效学习的基础。
        以“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为例,在组织课堂导入活动的时候,笔者声情并茂地诵读了李白的《古风》(其三)中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短短几个字,直接地展现出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在诗歌内容的作用下,大部分学生集中注意力。在吟诵之后,笔者围绕诗句内容提出问题:“这句诗中的扫六合是什么意思?秦王在扫六合之后,建立了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在建立了这样的国家之后,为了巩固政权,采用了哪些措施呢?”这些问题,层层递进地引导着学生们探究历史内容,便于学生顺其自然地走进历史课堂,对历史内容展开探究。


        二、再现策略
        再现策略是指利用恰当的手段再现历史场景,使学生们通过体验历史场景,获取历史知识,建构历史感受的活动。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是无法重演的。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说清楚事情的本来面目。这一要求的实现,离不开教学场景。所谓的教学场景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出的特殊的教学场景。教学实践证明,在历史课堂上创设情境,不但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通过与场景互动,有身临其境之感,切实地感受历史人事物,实现对历史内容的理解。在跨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笔者以古诗词为工具地创设了历史情境。
        以“安史之乱”为例,这是唐朝由胜转衰的转折点。在安史之乱后,人民群众生活陷入困境,遭受磨难。杜甫恰好经历了这个灾难时期。尤其,在此时期,他写出了诸多的展现当时生活场景的诗词。因此,为了使学生们理解安史之乱的影响,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选择、应用杜甫的诗歌,如《兵车行》《石壕吏》等,展现当时的历史场景,使学生们在体验场景的过程中,自主感受,理解历史内容。
        三、深化策略
        深化策略是指在历史课堂上借助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发现历史本质,加深对历史知识理解的活动。历史现象是由“是什么”来展现的,历史本质是由“为什么”来揭示的。揭示历史本质需要有大量的历史现象。古诗词恰恰是历史现象的展现。所以,在实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时候,笔者会根据教学为学生们展现古诗词,使学生们透过古诗词现象,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发现历史本质,提高历史理解效果。
        比如,在引导学生们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生活艰难的时候,笔者为他们呈现了《观刈麦》《悯农》等诗词,引导学生们从诗歌场景中感受人民生活艰难,并联系历史背景分析人民生活艰难的原因,从而从生活现象窥探社会统治问题,发现历史本质。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历史内容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历史探究能力。
        总之,在实施高中历史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立足古诗词与该学科的联系,多种策略地应用古诗词,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活动,辅助学生理解历史内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龚小洛.文史结合法在高中历史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7(09):231.
        [2]邵俊清.浅议中学历史教学中诗词的功用[J].高考,2016(18):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