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璐姗
广西省梧州市第七中学 543000
【摘要】广西梧州是一个有着丰富的乡土文化的地区。基于乡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可通过把广西梧州优秀乡土文化“融入教案,展于课堂”的基本途径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的目的。既能提高学生对民族经典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又能发挥文化“引领时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乡土文化 高中思想政治课 教学实践
乡土文化资源是指某一地域具有的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文化活动资源,充分挖掘广西梧州乡土文化资源,将其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对乡土文化资源进行开发、整合、利用,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具有重要价值。
一、融入乡土文化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中学思政课具有理论性强的显著特点,这就决定了思政课的教学不能“空对空”地宣教,而应将学生身边的情况作为教学资源有机地契入教学中。而乡土文化对于本地区的学生来说当地的民情风俗、名胜古迹对于他们从小就耳濡目染,有着特殊的感情。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新课程教学中提倡的依托乡土资源,吸纳地域文化,必然会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增强课堂亲和力,激发学生浓厚兴趣。
例如,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首堂课,笔者要求学生理解文化多样性。通过对比不同区域文化,认识不同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增强学生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畅谈美丽梧州文化活动”,要求学生结合教材第6页探究活动中的问题,即“你能描述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现象和自己参与这些文化活动有什么感受吗?”引导学生畅谈梧州的特色文化,畅谈参与文化活动的深刻感受。学生发言后,教师强调,“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地域自然生态不同,文化特征也不同,文化生活也各具特色。接着介绍梧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梧州的粤剧,并运用多媒体手段,配以恰当的文字介绍,向学生们展现出岭南文化—粤剧的精彩画卷。那带着浓浓乡土味亲切悦耳的曲韵,使学生很快走进课堂,穿梭在乡土文化的时空隧道里,心灵在涤荡中得以升华。一节课、一个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家乡文化的魅力,让学生为家乡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自豪,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增强,教学实效大为提升。
二、融入乡土文化资源,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学习中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本身就反映了学习的效果。以生为本,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解决问题,并在整个过程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这是当今教学的必然趋势。为此,教师应把优化学习方式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倡导学生生分析信息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例如上课前,教师可布置教材中的其中一个问题,由此问题让学生进行收集与该问题相关的素材。在课堂上,教师可组织学生围绕学生收集的本土素材所蕴含的现象或问题发表意见看法。学生由实际生活联系课本内容,由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到解决、在生成问题,使学生既能从本土文化中思考文化属性和文化本质,学会融会贯通,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学生的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例如学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藤县舞狮文化的研究性学习。笔者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各个小组通过网上查阅、搞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对藤县舞狮文化展开研究。研究问题如下:舞狮的源流、舞狮传说故事、舞狮动作与套路、舞狮的道具和造型、舞狮精神、舞狮的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每个小组可以任选几个方面开展研究讨论。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对课文中“文化多样性与传播”“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等问题加深了认识,对家乡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等能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学生既丰富了知识,又强化了社会实践能力,使得热爱家乡的情感体验更加真切,传承家乡历史文化的责任更加强烈。
三、融入乡土文化资源,增强学生生活体验。
生活是教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政治教学必须从抽象、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向生活、贴近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从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生活体验的目的。因而,利用梧州本土文化创设教学情境,更能加强感知,突出体验,激发情感。
以《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为例,为了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以以“梧州四洲岛下俚文化节”为主题,创设教学情境。俚人文化是指中国古代百越地区俚人的民族文化。而四洲岛的下俚歌便源自楚国民歌“下里巴人”,下俚歌从最初的祈祷、祭神、礼拜走出来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现已形成独具特色的下俚文化。
情境一:让学生分小组课前收集我国的下俚文化的资料,然后课堂进行分享。
情境二:播放四洲岛下俚文化节片段,然后让学生分享观后感,并找到四洲下俚文化的特点。
情境三:对比我国下俚文化与四洲下俚文化,让学生分辨其中的文化传承过程中的不同。
这三段情境都围绕下俚文化展开,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教师在情境中要做好引导,引导学生感受下俚文化既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又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在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
四、融入乡土文化资源,激发学生生活责任感。
? ????对目前高中生而言,乡土资源最贴近他们的生活,是最形象也最有说服力的重要学习材料之一。一堂好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这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价值所在。而广西梧州的红色资源具有生动、形象等特点,对于学生来说,极富有感染力与说服力等优势,是学生感知特定历史时期和先进人物的极佳载体。为此,可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发挥红色文化育人作用。一是在课堂上旗帜鲜明地宣讲红色革命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文化生活》第七课“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一课就是要学生加深体会伟大的民族精神,理解和认同民族精神,自觉坚持爱国主义。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内容,学生还缺乏深入思考。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以“探秘梧州革命故事”?为主题,布置学生寻找梧州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可歌可泣的人文材料,然后分小组整理并找代表在课堂上讲解。通过寻找红色故事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二是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研学旅行,依托红色旧址如:李济深故居、孙中山纪念堂,让学生在参观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过程中,感受党中央的革命岁月,感悟民族精神,实现心灵触动。红色研学活动让学生在游中学、学中研、研中思、思中行,研学并举,知行合一,让学生在研学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了解历史,引导学生发现历史和现实中的资源并思索其中蕴含的意义,这样学生既能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来感受、体验,又能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同时为这些传统文化增添趣味性和可读性来促进本地优秀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使学生理解和感悟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在他们内心产生相应情感体验时,将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