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珍
温州市瓯海区郭溪第六小学
摘要:伙伴关系具有多样性,教师要积极介入学生的“伙伴圈”,消除不良影响。要结合班级自主管理实际,改善小学生伙伴关系,推进班级自主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展开。在实施小学班级德育管理活动的时候,教师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可以将管理班级的权利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借此提高班级管理效果,同时使学生获得多元发展。
关键词:伙伴关系;小学生;自主管理
引言
在小学阶段,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域,而良好的伙伴关系,对学生成长、班集体建设意义深远。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记》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伙伴关系为伙伴学习和合作学习、自我管理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伙伴关系的形成,通过志趣相投、情感相融等引领,来引领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沟通,健全人格,培养责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一、小学生成长过程中伙伴关系的作用与价值分析
对伙伴关系的研究,以班级管理为视角,伙伴关系为伙伴学习奠定基础,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一,在伙伴关系下,同学之间可以围绕某一主题展开讨论、合作学习,分享不同的看待问题的想法或观点,从彼此见解中实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优化整合。伙伴关系好比学习共同体,伙伴间各尽其责,为共同目标而协作。伙伴关系有助于促进同学之间的组织、协调与良性沟通,特别是在思维碰撞与交流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第二,伙伴关系解决了学生“和谁一起学”的问题。在伙伴关系下,学生之间互学、互动,每个学生参与其中,每个学生获得别人的接纳、尊重和帮助。在伙伴关系下,学生从被认可、被赞赏中获得自信;在伙伴关系下,同学之间实现了“非制度型组织”,满足动态化、多样化学习群需要,让学生学习更自由、更开放。第三,伙伴关系解决了学生“学习动力”的问题。在生活中,很多学生非常在乎自己在伙伴中的地位、形象,对于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似乎不太在乎,但在班级群体中,对伙伴的评价却更在意。良好的伙伴关系为学生学习营造了积极的氛围,更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自我管理意识。伙伴关系,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于班风、学风营造具有积极推进作用。第四,伙伴关系解决了“学习品质”问题。从学习品质视角,伙伴间的有效交流,实现知识经验的互补与互促,学生从伙伴讨论中受到启发,从交流中碰撞不同意见,最终形成持久的、深刻的学习品质。最后,伙伴关系推进班级德育工作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在班级事务管理中,伙伴关系对学生全面成长发挥不可磨灭的导引作用。
二、以伙伴关系促进小学生自主管理意识
创设自主、团结、和谐的班集体,为学生学习搭建良好的环境。注重伙伴关系,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充分发挥伙伴关系优势,围绕班级管理目标,增强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如在班级管理规则制定中,我们鼓励每个学生发言,谈谈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在伙伴关系下,同学们自发、自主、自由表达,综合同学们的思路,细化各项班级纪律。如出勤考核方法、请假销假规定、作业完成检查、日常卫生分配、学生安全管理等制度。
伙伴关系,在班级班风建设上,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尊重师长,培养学生责任感。如在课堂上,应该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与同伴积极交流、和谐互动。围绕班级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能动性,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共同推进班级目标的达成。每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自己是班级管理的主人,每个学生都能够自发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班集体荣誉。在伙伴关系下,针对班级存在的问题,同学们合作讨论,共同制定解决方案。每个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得到激发,也从班级管理中获得成就感。如在班级事务中,从安全、卫生、纪律、学习、班级活动等方面,以伙伴化交流来得出可行的班规。在卫生方面,个人卫生管理,通过伙伴关系来进行监督;班级课堂纪律,通过伙伴关系来相互遵守,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以值日为例,引入轮流值日制度,结合班级学生分组,班长为总负责,各组组长分担各组值日事务。同学们通过“自律、自理、自强”,对各项值日任务落实到位。学生亲自参与班级事务,对各项班规执行进行监督与反思,让班级管理更加高效、精准。
三、利用伙伴关系创造更多自我管理机会
班级管理中,班长肩负全面工作,履行各项工作的监督与检查。结合班级事务分工,每个学生以伙伴关系组成合作小组,通过讨论、商量解决班级事务的方法,确保各项班级事务保质保量完成。如在学科竞赛管理中,由不同学科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对各组作业收发、检查情况进行落实。在体卫纪律安全管理中,伙伴关系的营造,确保各项活动相互合作、层次落实。如上下学路上纪律提醒,阳光体育课间活动的协作,班级活动中的纪律安全检查等等,伙伴关系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伙伴关系促进班级德育工作的良性发展。利用伙伴关系下的合作、互助、宽容、责任等优秀品质,组建各类合作学习小组。在任务完成中,自发明确各自分工,共同讨论解决方案,让学生从自我发现、自我思辨、自我解决中实现自我教育。针对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由于岗位多、职责不一,在班主任统筹安排下,无法兼顾各自学生的需要。伙伴关系下,将职责分工与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相结合,让每个学生人尽其才,促进班级管理效用最大化。班级自主管理具有渐进性、过程性,通过引入自主评价,引领学生自查自纠。以民主形式,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事务中。发挥伙伴关系,消除班级管理“一言堂”、“一刀切”弊病,让学生在协作交流中,增强主人翁意识,维护好班级管理秩序。
结束语
综上,自主管理是以提高学生主体素质为主的一种管理模式,能使学生成为班级管理活动的参与主体,同时使学生通过体验一系列的班级管理活动,形成集体意识,发展管理能力。在实施小学班级管理的时候,教师可以基于伙伴关系开展自主管理,借助自主管理驱动学生实现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学生领导力在小学中高年级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朱昭景.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01)
[2]小学班级管理策略探微[J].高能婷.学校管理.2017(05)
[3]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窥探[J].雷浪浪.新校园(中旬).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