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启航
平潭城关小学
摘要:集体音乐游戏虽然在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活动,但如果将其与小学音乐课堂教育活动融合,则可以改变传统教育活动局面,因此小学音乐课堂中集体音乐游戏设计是有利举措,可行性良好。
关键词:小学音乐;集体音乐游戏 设计策略
引言
在现代小学音乐课堂视角上,“音乐游戏化”概念并不普及,很多教师依旧采用着传统教学方式,虽然会刻意强调学生体验,却在观念上对此概念不够清晰,因此如何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游戏化,就成为了一项值得思考的问题,对音乐课堂集体音乐游戏设计进行研究,具有推动音乐音乐游戏化落实,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现实意义。
一、集体音乐游戏的概念浅析与作用分析
(一)概念浅析
如果将集体音乐游戏视作一个教学方法,则教师与学生就是参与游戏活动的两个角色,教师在其中主要负责主持游戏活动开展,并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游戏任务”,而学生在完成“游戏任务”的过程中就会调用自身所学知识、认知,且乐于接受外界传递而来的知识信息,最终将这些信息反馈到游戏中,最终完成整个游戏过程,实现了教学目的。
(二)作用分析
(1)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学习态度取决于人对学习内容是否感兴趣、感兴趣的程度,若人对学习内容的感兴趣程度高,则学习态度自然表现良好,否则反之,而学习态度的好与坏,必然会对学习质量造成正面及负面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理应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兴趣与态度。这一条件下,如何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就成为了一项值得思考的问题,而通过集体音乐游戏,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加强学生学习体验,同时游戏化教学形式新颖,因此易于激发学生兴趣,随之呈现出良好态度,此举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实际上,因为现代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主导者是教师,而小学生普遍处于被动地位上,所以长期以来多数小学生都形成了被动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对教学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对此在集体音乐游戏作用下,以兴趣为动力,可以让小学生的主动性大幅提升,乐于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同时改变教师观念,给予小学生能动性空间,提高小学生主观能动性水平,促进他们独立学习意识发展,反复如此即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这不但有利于教学质量发展,还能减轻教师教学负担。
二、小学音乐课堂集体音乐游戏设计的设计原则
(一)设计简化原则
小学生年级尚幼,他们在心理上还比较稚嫩,同时还具有认知浅薄、观念不成熟、思维能动性相对弱的特征,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集体音乐游戏设计中,教师不能为了实现“音乐游戏化”而展开复杂设计,否则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就会因为设计的游戏过于复杂而出现能动性不足的问题,这不但会消磨小学生现有兴趣水平,还会加大教师教育工作负担。
(二)兴趣导向原则
不同小学生在兴趣取向上存在差异,因此兴趣取向就是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个性化需求,此时在小学音乐课堂集体音乐游戏设计中,如果所设计的游戏不符合小学生兴趣,则设计对于此类小学生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并不能激发此类小学生的兴趣,集体音乐教学将失去应有作用,可见设计必须贴合小学生兴趣取向,否则将会影响到设计的有效性。
(三)高度融合原则
在集体音乐游戏的基本定义上可知,正确的集体音乐游戏教学方式应当是甜苦并进的,不能出现先甜后苦的现象,且若让小学生在两者间做出选择,绝大部分小学生都会选择前者,因此小学音乐课堂集体音乐游戏设计必须实现甜苦并进。而要实现甜苦并进,就必须让集体音乐游戏与音乐课堂教学活动高度融合,这里就体现了高度融合原则的重要性,只有两者高度融合后,集体音乐游戏教学才能贴合小学生的选择倾向,这也关系到设计的有效性。
三、小学音乐课堂集体音乐游戏的应用
(一)依教学要求对游戏进行选择
“音乐游戏化”目的不是单纯的让小学生做游戏,而是让小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游戏两者之间,教学才是主导,通常情况下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要求包括:
(1)互动要求
教学本质上是一个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如果不进行互动,则代表师生两者相互独立,并不能实现教学或学习目的,因此互动要求是基本要求,不可忽视;
(2)集体性要求
对于普通小学音乐课堂而言,教师往往需要对数十名小学生进行教学,呈一对多的关系,因此教学本身必须包含整个学生集体,否则教学活动就会因为教师人力所限而无法开展,所以所选游戏必须具备集体特征。在两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要求上,建议教师将学生视作一个整体,或数个整体,随后根据角色立场来选择游戏即可。
(二)依照小学生兴趣进行游戏改造
为了保障小学音乐课堂集体音乐游戏设计的有效性,教师要遵循兴趣导向原则展开设计活动,此时首先建议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交流内容不要仅限于学习,还应当涉及彼此的生活,这样教师才能准确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取向,其次教师在不同学生的兴趣取向中进行筛选,尽可能找到所有学生都具备的共同兴趣取向,如果没有此类取向,则教师就要做好兴趣开发工作,树立共同的兴趣取向。这一条件下,教师就要根据小学生的共同兴趣取向来对游戏进行改造,在游戏的基本模式与规则基础上,向其中填充贴合共同兴趣取向的内容,由此可发挥兴趣动力作用,让小学生在游戏中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
结束语
综上,小学音乐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小学生掌握基本音乐理论,并对小学生的艺术感知、情感世界进行初步培育,这一条件下小学音乐课堂通常以“体验式教学”方式为主,但以往小学音乐课堂给小学生带来的体验并不令人满意,其依旧存在“灌输式教学”的影子,使得小学生体验不佳,教学质量自然受到负面影响。对此,先进教育理念中提出了“音乐游戏化”的新教学概念,此概念更贴近“体验式教学”理论,能够有效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有利于小学音乐课堂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音乐游戏,让小学音乐课堂更有活力[J].牛艳丽.中华少年.2019(07)
[2]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朱润莲.广西教育.2018(21)
[3]开展音乐游戏,提高小学音乐课堂趣味[J].滕桂海.华夏教师.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