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
济南市天桥区锦绣明湖小学 250031
摘要:《道德与法治》的新课改要求明确提出:“所有的老师,都应当成为学生道德的老师。”道德与法治是小学时期关键的课程组成之一,对于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养成、价值观形成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与意义。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们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务必进行改革,应当将小学们作为课堂教育的主体,进行更加合理的课堂教育。针对于此,论文对探究式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实践开展深入的探究,意在给广大一线教师一些参考。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前言:“少年强,则国强”,这揭露了我国年轻一代对于我国发展的价值与意义,明晰了我国未来的发展策略。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我国综合国力得到不小的提高,教育的价值越发被大家所看重。新课改中提倡道德与法治教育广泛运用,将道德法治课程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之一。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更加要充分确保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的有效性。这一课程构建的核心目标,是使得道德与法治思想深入群众之中,使得学生可以规范自身的行为,了解基础的法治思想,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一、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探究性学习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方法,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渠道。探究性学习重视学生积极自主参与,主要是根据问题与教育目的落实,引导学生开展实践与探索,单独找出问题、剖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而将新机知识有机结合,在了解知识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小学生具备较为强烈的好奇心,落实探究性学习能够极大程度上带动学生的探索欲望。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中落实探究性学习至关重要。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1.课堂教育内容单一
引起课堂教育内容单一的根本原因是“唯成绩论”情况严重,也就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中,老师始终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最终目标,所讲解的内容也全部与考试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此这般,老师大多都贯彻落实“唯成绩论”的教育思想,同时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就导致课堂教育内容单一,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2.课堂教育生活化思想不足
从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构建以来,学校为这一课程配置的专业老师比例仍旧不足,教师团队质量不高,兼任老师众多,甚至有的学校直接将这一课程归纳为班主任所负责的课程。而多数专业老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知不够全面,无法将教育内容较好的与社会和日常生活进行关联,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化教育。
3.匮乏合理性的课堂教育模式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本就隶属于纯理论类型的学科,因此,课堂环境难免会出现枯燥无味的气氛,可是,现如今老师并没有通过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长时间通过一种教育方法,长时间如此,这种枯燥无味的课堂氛围将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课堂教育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三、探究式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探究兴趣
浓厚的兴趣可以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沉浸到学习之中去。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生命最宝贵”这一内容教育中,为了巩固学生对内容的记忆,老师可以设计这一种教育情境:引导学生蒙上眼睛摸东西、绑住右手写字、单腿跳做值日等活动,然后让学生自己讲解自身的体验。通过如此这般的游戏情境,学生能够真实体验到一旦身体受到伤害,会给自己的日常生活带来多大的伤害。同时,老师给学生讲解人假如受到伤害或者丧失生命,会给父母带来巨大的影响与伤害,将情境设计与情境教育相结合,使得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触动,真实体验到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价值与意义。之后,老师可以提出问题询问学生生活中什么样的活动容易对自身造成影响,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得学生能够主动远离威胁、珍惜生命。
(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之中,对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培养被大家所看重。而依据新课改的有关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想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合理落实探究式学习,就应当通过一系列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思考与自主探究。针对于此,老师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应当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引导学生开展各类知识内容的探索性剖析,保证学生不但能够掌握语文知识,还能够获取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形成良好的动手实践习惯。第二,老师应当在课堂教育过程中,将有关的信息分享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操作来提高自身对学科知识的认知与掌握。
(三)开展体验式学习,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更多的挑选生活资源作为课本内容,从学生角度着手,帮助学生提升道德与法治思想,落实体验式教育,使得学生自主实践,积极参与,获得情感体会。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全面,涵盖内容广泛,老师除了在课堂中落实体验教育,还能够采用课外体验来弥补课堂内容,刺激出学生的探索欲望,落实深层教育,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改善学生的言行举止。课堂体验教育通过模仿、角色扮演、分享生活经历、讲故事等等方法落实,例如“五分钟妈妈”活动,能够使得学生感受到母亲怀孕时的艰难,使得学生真实体验到妈妈孕育生命的过程。课外体验教育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等等区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劳动活动,例如清洁校园、清洁家庭、种树等活动,感受劳动所带来的辛酸苦辣。
结语:小学生的身心发育不够健全,对于生活与道理的理解处于懵懂的时期,学生的言行举止与情感态度较为稚嫩,因此,老师应当有针对性的引导与培养。老师要采用探究式教育方法使得学生逐渐掌握到相应思想、认知道理,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品德,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尽可能保证自身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慧. 探究式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2019.
[2]翁娟秋.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J]. 西部素质教育, 2020(3):54-54.
[3]董芯蕊.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J]. 现代交际, 2020, 000(003):20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