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丽燕
安徽省合肥市第七十中学 230011
摘要:耐久跑是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存在有效性不足等诸多问题,想要上好耐久跑指导课,不仅要进行技术训练和身体训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的去积极运动,通过一些比较新颖的训练模式和方法克服学生的倦怠情绪,从而增强跑步锻炼的质量。
关键词:中学生,耐久跑,教学,有效性
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提出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耐久跑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合肥体育中考总分是60分,耐久跑一项成绩分数达到了30分,无论是上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还是计入中考体测成绩的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耐久跑都是学生的必测项目,耐力水平是身体素质评定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对心肺功能对其运动中枢神经系统技能的稳定性,心血管机能与运动技能的适应性作用明显;耐久跑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养成和磨练,对学生思想和情感教育,以及影响到学习中的积极进取、永不放弃的优质品质和内驱力培养具有显著作用。不论是从身体心理、升学方面,耐久跑这一运动项目对学生非常重要。但在教学中,由于耐久跑本身项目特点,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提高运动成绩也很吃力。基于此,我们研究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以改革教学方法为切入口,通过问卷调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实验法和评价法进行研究,促进学生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以提高学生的耐久跑的能力和学生的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一、学生练习耐久跑的现状和问题成因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现在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在耐力素质上更是现状堪忧。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
1、如中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相对于成人而言心肺功能并未达到最佳,在耐久跑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呼吸紊乱,感觉疲劳,导致锻炼效果不理想。2、现在的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较低。3、体育课上学生运动量偏小或体育课形式内容并没有吸引他们,使他们并没有全身心投入锻炼。4、业余时间不经常锻炼,练习耐久跑的学生更是微乎其微,长期缺乏体育锻炼,尤其是耐力训练,学生的耐力素质及身体功能,近年来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就不难理解了。5、学生因学习负担重没有锻炼的时间、没有合适的场地器材、更重要的是没有体育锻炼的意识、兴趣和习惯。经学校调查,在我校经常练习长跑的初中生只有10.85%,而从不练习的长跑的初中生有82.94%。
根据学校体育即课外体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有:1、大部分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还值得深入培养,热爱和主动参与的人数极少。2、影响耐久跑兴趣和能力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练习耐久跑都有畏惧心理,导致练习的效果不好,甚至不愿练习。3、更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在耐久跑教学中本身的问题,耐久跑作为中学体育的一个重要的项目,由于其持续时间长,对体能消耗大,因此,学生练起来十分辛苦,并感到枯燥乏味,短时间出成绩困难,而且当下学生娇生惯养,不情愿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再加上耐久跑项目如不能持之以恒坚持练习成绩退步快等特点。
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面对以上现状及问题,如何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尤其是耐久跑能力就显得更加突出了。针对这一现实要求我们总结经验、大胆创新,摸索出一套有效、可操作的耐久跑教学策略,力求实现耐久跑教学时效性的突破。
二、提高中学生耐久跑能力的策略及方法
1、克服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动机
首先让学生明确耐久跑的锻炼价值,特别让学生多了解“极点”出现时的症状及克服极点的正确方法。其次是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和承受力,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从而克服畏惧心理。
2、给学生树立信心
教师需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通过鼓励、表扬的教育方法,让学生消除对耐久跑的抵触,增强自身体育训练的信心和决心,为耐久跑的体育教学开展奠定基础。
3、在教学中通过正面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正确认识
督促学生自觉、刻苦地加强思想和身体锻炼,从各方面不断强化自己,培养自身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鼓励学生平时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练习耐久跑,尽量有同伴一起,相互监督,彼此帮助克服困难,逐步改善和提高运动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尽享运动的乐趣。
4、运用量力而为的原则
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开展不同的训练,特别是刚开始接受训练的低年级学生,强度不应过高,而该留下一定的余地。教师在鼓励学生拼搏向前的同时,也要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身体情况,不能强行开展学生适应不了的训练。以免造成运动损伤。
5、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
对于刚开始接触耐久跑的学生而言,往往会感到训练艰苦,身体承受不了。在训练未完成的情况下就放弃,并对训练产生抗拒感。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循序渐进地开展训练,从易到难,让学生逐步和习惯耐久跑的训练。
四、结论
1、只要教师能在主动教学的同时,多为学生锻炼的辛苦去着想,设计更多的练习方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那么从一堂枯燥无味的练习课就能变成一堂新颖有趣的特色课,这样不仅使学生锻炼了身体,也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了学生的耐力水平。
2、在教学中坚持长期和阶段性测评相结合,有效帮助学生了解自身水平和练习效果,树立“我练我能行”的信心,有利于耐久跑的提高。
3、多开展一些课内外的拓展性练习,有助于学生的潜力开发,以更好地提高学生耐久跑的水平。当然以上只是个人的观点,值得探索研究的空间还很大,我将继续就此课题,作为更深入的探讨,并期望同行共同加入,以寻求新的结果。
五、参考文献
【1】宋铁钢.《初中体育耐久跑教学方法探讨》【A】;2014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巴金乐.《浅析影响我校耐久跑水平的因素》【J】;田径;2018年02期
【3】林崇权.《初中学生耐久跑厌学心理的成因及消除方法》【J】;文教资料;2006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