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
湖北省来凤县高平实验学校 445700
摘要:概述思维导图的定义,指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教学质量。从阅读教学、词汇教学及写作教学三个方面,探究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和运用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词汇教学;写作教学一、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是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即用图表组织和阐述表达知识的工具),是学习者对特定主题建构和知识结构的一种视觉化表征,是一种促进认知和语义建构的脑力工具。简言之,思维导图用图表组织和阐述知识,是知识和思维过程的图形化表征,是一种高效率地表达思维轨迹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通常将某个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者方框中,然后用线将相关的概念连接,表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发大脑的无限潜能;具有可持续延伸和细化的特点,有利于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强化学习效果。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为:
(一)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乐于接受形象化的事物,同时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而思维导图恰好迎合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在更加生动、具体化的学习中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提高其英语水平。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个体的差异性造就了不同的思维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梳理英语知识,让原本杂乱的知识结构清晰,具有条理性,便于标注重点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知识基础、兴趣爱好设计个性化思维导图,从而提高思维的灵活度,激发创造力。
(三)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质量好坏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而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对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有促进作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科学性、合理性,提高其学习效率,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带领其发现文章内容、结构的内在联系。这一步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思维导图的构建会直接影响研读的效果。通常情况下,初中英语的阅读课文为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在记叙文中,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结果,即“4W1H”及一些表示发展顺序的词,如next,then等会经常用到。在说明文中,主要分析文章的发展顺序是以时间为主还是空间为主,或者以事物的发展为主还是其他。在议论文中,首先要找到论点及论据,尤其是一些与论点相反的观点,通过对比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因素,将文字转化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结构。需要注意的是,研读课文是为了深入理解课文,从而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做到浓缩和精炼。
(二)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在英语学习中,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然而,词汇记忆难、遗忘率高、使用时难以提取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初中生。探讨思维导图在英语词汇教学的运用是近年来专家和教师非常关注的课题。思维导图用图形的方式进行交流或以图形交流为主,是一种可视化的知识表征工具,能够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让左右脑同时运作。思维导图的最初灵感来源于大脑神经元,从某种程度上说,大脑的思维呈现出一种发散性的网状图像,思维导图也正是这种大脑思维的真实体现。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记忆英语词汇,有助于展示其思维发散的过程与成果,提升其发散性思维、逻辑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从而解决英语词汇“记忆难、忘得快”等难题。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基础环节,如何帮助初中生掌握更多的词汇,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教师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首要问题。初中生在经过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此时,教师可以以一些小学词汇为基础,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自信心;然后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扩展初中词汇,并绘制思维导图。例如,教师可以以小学词汇animal为中心,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拓展思维,绘制思维导图。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巩固相关词汇,又能引出新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有序分类的基础上形成更加清晰的逻辑思维,从而更好地接受新词汇。思维导图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循序渐进,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促进作用,教师应积极提升对思维导图的认知,同时加强对相关技能的培训,提升思维导图的利用率。
(三)思维导图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就目前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而言,教师一般采用结果教学法。结果教学法是指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在较短的时间内写出一篇作文,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打分。这一过程看似时间短、效率高,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十分被动,教师也无法监督每个学生的写作过程。加之,学生的思维受所给信息及时间的限制,缺乏自由发挥、自由创作的空间,从而导致作文内容十分贫乏,甚至错误百出。在学生看来,写作只是一个简单的机械输入—输出过程。在这种写作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文章缺乏多样性,往往千篇一律。从教师的角度讲,只注重结果不注重写作过程的教学方法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从而给出指导。同时,由于教师关注的是最终的成绩(结果),致使很多学生只关心自己的分数,而忽视教师在文章中指出的错误和问题。写作过程是一个思维过程,写作训练的核心是一种思维的训练。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思维,让他们对整个写作过程有清晰的认识,提高其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