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从低年级渗透应用题教学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下)   作者:杨云莉
[导读]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杨云莉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三迪小学   721000
        摘要: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在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是非常关键的,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数学思维的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而言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我们就应该进行应用题教学的渗透,从而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学好应用题。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应用题;情景教学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数学的学习也是这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难点问题,很多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十分低下,对于学生的数学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在小学低年级就注重渗透应用题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这一类题,实现数学能力的不断成长。
        一、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
        无论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还是站在数学学习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小学低年级渗透应用题的教学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我看来,从低年级渗透应用题教学至少有两方面的益处:一方面,很多学生都害怕做应用题,对于应用题有着很大的抵触情绪。这还是因为应用题接触的太少,或者学生没有具备足够的思维和能力应对这些复杂的应用题。在低年级渗透应用题教学,能够一步一步培养起学生解题的能力和思维,从而不再害怕应用题。另一方面,在应用题的教学中,会涉及到大量的数学思想、解题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从而能够不断深化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对应用题的认知,从而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和应用题的解决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在低年级渗透应用题教学可以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并且,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了,才能更加快速的、准确的进行应用题的审读,并正确理解应用题题干中文字的真正含义,提取有用的信息。综上来看,在小学低年级渗透应用题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广大教师引起重视,不断探索渗透的策略,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低年级渗透应用题教学的策略
        1.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
        复合应用题的解决一般都需要一定的解题步骤,在小学低年级虽然并不涉及复合应用题的解题,但是在应用题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在做题时的思维能力,更应该督促学生以正确的步骤进行应用题的解答,从而循序渐进的养成良好的解应用题的习惯,尤其是完成解题之后进行检验的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了,对于学生今后的应用题解答来说将是非常有益的。
        一道应用题解答的是否正确,学生需要自己能够回答这一问题,进行自我评价。这实际上是一个推理论证的过程。读完题,列好式,得出答案,只是完成了“如何解答”的问题,而学生还要清楚的明白“为何要这样解决”,这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推理论证。不过,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从已知量转化到未知量,他们是不擅长的。而且,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粗心大意是很常见的缺点,很多明显的错误无法检验出来也不奇怪。所以,我们需要传授给学生一套方法,使学生完成更好的验算。

比如,联系生活法、问题条件转换法等各种解法。
        此外,笔者还发现很多学生在解应用题时,对于写答案这件事似乎不太重视。我既然已经算出来答案了,写不写只是形式上的东西没那么重要。这是学生的一般心理。不过,写答案是重要的一步,虽然带有形式主义的色彩,但也是解应用题不可缺的一步。有始有终,有答案才算是完整的。因此,我们要使学生重视写最后答案。
        2、用身边事例编制应用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应用题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往往能够消除学生对应用题的恐惧心理,借助于身边的事例进行应用题的编制,等同于是在解决生活问题,而不是单纯的做题了,这样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解题的欲望。
        比如,乘加乘减的知识,我们可以编一道这样的应用题:“在小区的水果店,爸爸买了一箱橙子,这个箱子中,橙子总共摆了4层,每一层有9个橙子,买来的第一天,家人一共就吃了12个,现在箱子里还剩下多少个橙子?” 例如有35吨的煤炭需要运走,一辆车一次能运5吨,上午运了4次,下午需要运几次?这类题有的学生会给出这样的答案:5×4=20(吨) 35-20=15(吨)15÷5=3(吨)。这个答案是对的,但是学生的解题思路确有点绕远,违背了我们学习数学是为了方便我们生活的主旨。作为老师这个时候要转换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怎样又简单又快捷的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这样做35÷5=7(次)7—4=3(次)这样,小学生一看到他们平时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例,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同时又让小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我们要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即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3.利用操作活动,让小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小学生充分利用想、摆、画、说等方法,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我们不妨让学生通过动手的方式,展现思维运转的复杂过程,实现问题解决。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这些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数量“同样多”,知道大的数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和较小数一样多,另一部分是比较小数多出来的,这样就为学习相差关系应用题作好了铺垫,为解答思路打下基础。
        总而言之,应用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循序渐进,从小学低年级就注重应用题教学的渗透,就能够帮助学生稳步建立良好的解题习惯,不断实现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从而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好解决应用题。
        参考文献:
        [1]刘月红.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分析与方法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23):119.
        [2]郝嘉佳,齐琳,陈英和.小学六年级数学困难儿童的元认知特点及其在应用题解决中的表现[J].中国特殊教育,2011(02):52-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