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志
湖南省郴州市第十八中学 423000
摘要:在初中阶段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道德观与法治观的重要课程,更是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价值取向的基本教学活动之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教育理念的发展,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育与培养活动,才能够提升教育的成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研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承接对于学生道德观与法治观培养的课程,与立德树人理念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本文的研究中,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应用背景,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渗透教育路径进行探究,以更进一步地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成效。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渗透
引言
初中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夯实学生基础,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责任与义务,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初中教育事业既迎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相比于其他科目来说,道德与法治长期奋战在初中德育工作的一线,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国情怀、道德品质为主要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引导作用,故此本文作出相关研究。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求
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时,必须遵循以下几项要求开展相应教学:第一,在开展相应教学之前,应要求教师对学生素质修养和相关教学要求有所了解,继而规划合理教学模式,并在标准化模式支持下开展相应教学,调整相关教学策略,使得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水平有所提高。第二,应强化各项现代化手段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力度,强化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科目教学素材收集力度,确保学生可以按照合理教学素材学习相关知识,避免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出现思维混乱现象。同时借助信息化平台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还能及时解决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强化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交流力度,以此避免学生学习各项道德与法治知识时出现问题。第三,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科目涉及的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很难全面掌握各项知识,基于此,就应在考虑各项基础因素条件下对教师展开有效培训,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素质修养,确保教师可以遵循具体要求对学生开展相应教学。避免学生在汲取各项知识时出现思维混乱现象。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满足新课改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所提要求。
2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策略
2.1将教学实践与教育理念相结合
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核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需要结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将之应用在教学实践当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曾经提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以德育人的教育活动,需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当中,教育的过程是通过引导学生建立起健全的内在精神与思想价值体系,帮助规范化学生的正确行为,以品德养成来促进学生培养。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之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育过程不能够仅仅局限在课本理论教学中,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需落实到实践当中。具体而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渗透当中,要紧紧地围绕立德树人理念将教育活动结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建立起德育认知。
2.2转变教学理念
为了能够加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德育实效性,教职人员首先应当明确德育工作的核心理念在于陶冶人性、铸造人性,在教学工作开展当中注重对学生信念和做人准则的培养和提高,才能有效增强学生精神动力,为学生的学业、事业以及人生发展奠定基础保障,因此,教师在正确认知自身工作职能的基础之上,还应当对当前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趋势具有充分了解,发挥引导作用,纠正学生思想偏差,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应当紧密结合实际,并以现实案例和社会热点事件为依据,帮助学生能够透过事件看清本质,学会如何在当前时局下做到自我学习、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切实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内容转化成为学生容易吸收和应用的知识体系,以便于学以致用,提高知识的利用率。
2.3以多元化教学渗透立德树人
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务虚与务实相互融合的课程,在其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无形的品德教育,也要重视有形的规则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以立德树人的理念作为核心,在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中应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渗透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中,教学过程的进一步强化多元化教学是必然的发展要求,特别是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当中,带来了更加多元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模式当中。从具体的应用教学当中,作为教师,要在课程教学体系当中引入更多的新型教学辅助手段,借助于新媒体、互联网技术与平台,将原本枯燥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到更加生动的课程教学当中,吸引学生的关注度与参与度。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网络生活新空间》单元教学综合,结合网络空间的主题,借助于互联网教学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利用网络的资源扩展性,丰富教学内容与活动,为学生展示网络空间上的相关道德行为规范与法律案例,使得学生意识到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在网络上同样要有相应的道德行为与法律意识,给予学生相应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网络生活当中关注自身的行为。
结束语
初中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教师把握好这一时期,根据学生的发展和学习的实际情况展开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达到国家和社会对学生德育的要求,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从教材着手,联系实际生活,与学生展开深入交流,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德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淑艳.新时期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及策略研究[J].赢未来,2017,000(014):0076-0076
[2]林情华.立德树人视野下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问题与改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