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课标思想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下)   作者:林金华
[导读] 初中生物实验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生物教师组织好生物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林金华
        福建省莆田第三中学  351100
        摘要:初中生物实验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生物教师组织好生物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要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实验教学内容,确保教师的生物实验课程教学正常运作,生物教师需将生物实验内容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打造一个生动、形象、具体的实验教学课堂,使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发现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关键词:新课标思想;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
引言
        生物学科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但很多实验课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被弱化现象、实验步骤只会依据教材生搬硬套、缺乏应有的创新、只追求考试成绩等情况。如果把核心素养融入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实验教学模式,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当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设计的动手及动脑环节衔接不到位,没有针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进行设问。
        第二,学生在生物实验操作的过程中缺乏能动性,大多数学生跟随教师的步伐操作实验,不能够体现实验的创新性与自主性。
        第三,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实验结果,忽视了实验操作流程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第四,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仅仅依据实验结果判定学生实验思路和方法的正误,降低了学生进行生物实验的积极性。
二、新课标思想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
        1.合理组织学生实践,提高操作成功概率
        首先,在实验开始之前做好预习工作。实验前的预习工作必不可少,教师应要求学生熟读课本中对实验操作的理论讲解,引导学生认真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预测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以及应急手段。只有这样,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实验时,学生不仅要提前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还要了解植物细胞组成以及在实验中如何取下植物细胞上的薄皮等细节性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实验成功进行。
        其次,做好实验分工,明确实验流程。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确定该实验应该分为几个步骤,然后要求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哪些同学负责哪些环节,确保人人都能动手参与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仔细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多留心实验失败的小组,引导他们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教师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学生的自我约束与管理。合作学习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常见形式,也是学生进行自我约束的最好形式。
        最后,做好归纳反思工作。实验课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每次实验结束之后教师必须设置总结反思环节。

例如,在“种子的萌发”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种子萌发的过程,许多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在做生物实验时仅满足于“看”现象,而没有对该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思考。为此,教师在实验结束后设置了“汇报与答辩”环节,由某个小组负责汇报实验的结果,其他小组对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等环节提出质疑,在不断的质疑与思考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开展探究实验
        目前中学生物实验教材中,大部分实验是动物、植物、生态以及人口调查等,都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这些都为中学生物的实验课提供了自然资源。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积极开展探究实验,不仅传授了知识,而且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植物的种类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树林或者草地上,在户外真真实实接触大自然,这还起到了引入新课的作用。在学习遗传与变异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亲戚朋友的一些身体特征,比如,观察大家是否都会卷舌,他们的父母或儿女又是否都会卷舌,或者是观察身边朋友有无耳垂,他们的父母又有无耳垂,从而得出遗传与变异的关系及其异同的初步结论。这样不仅有利于生物实验课程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应创立这样一种可以促进学生成长的教学环境,在实地取材中学到专业知识,并对生物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创设情境,培养理性思维
        初中生物实验课中有一些课型属于实验探究,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一定作用。但是当前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基本只是按部就班进行探究,并没有实质性地开展,很容易忽略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形成也非常不利。
        例如探究微生物发酵现象的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要求进行探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实验结论进行推理、分析、论证。对于实验效果不太理想的小组,让学生进行反思找出原因:如水温过低、糖太少、酵母菌量太少、太阳光照射时间太短等等。学生对酵母菌的发酵的条件有更深的理解,接着教师继续提出有关问题:为何要在适宜温度下?高温或低温会不会有气体产生?鼓励小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温度可能对酵母菌产生影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置常温、冰水、沸水三种不同温度进行探究最后得出结论:适宜温度有利于酵母菌的存活。
        又如探究“小鼠走迷宫”的实验,让小组相互交流思考和讨论不同的小鼠学习行为是否有差别及在实验过程中应该要注意的事项:如隔板的高度、通道的宽度、迷宫的弯曲程度、小鼠的健康状况及饥饿状态等等。先要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探究不同的实验问题,经过各小组的实验得出要注意的问题:隔板的高度不能太低,通道的宽度要适合有利于小鼠折返,迷宫的弯曲程度不能太弯,每只小鼠的健康状况要一样及都要处在饥饿状态。学生通过实验最终得出结论: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一种学习行为的方式。
结束语
        总之,教师应该采用不同且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利用现有的生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可见把核心素养融入整个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然而然会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胡晨阳,张敏,张蓉蓉,等.《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的分析[J].生物学教学,2016(10).
[2]陈艳,关亚群,许晨波,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考核方法改革与探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6(4).
[3]黄志阳.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与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