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晓
柯桥区马鞍中心小学滨海校区,312000
摘要:在小学整体教育教学水平逐渐提升,基础教育环境愈发完善的形势下,小学教育逐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脱离以往单一的知识传导维度,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发展成为当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主题,而小学劳动技术在其中尤为关键。文章以此为背景,探究小学劳动技术在当下教育环境中的开展策略,为相关教师将其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效结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劳动技术;德育教育;教学探究
引言:小学劳动技术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其劳动意识的课程内容,其在新的教育发展趋势下被赋予了更重要的教学功能,即促进学生身心健全发展,而德育教育作为教师帮助其建立正确社会态度与责任观念的重要教学内容,其与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教学的结合,不仅是该课程顺应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师切实提升学生素质水平的关键,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开展途径,成为相关教师当下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丰富学习情境
处于小学学段的学生,受自身生活阅历与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其在小学劳动技术历课程学习中,往往无法及时及时理解课程教学内容的实际意义,导致其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只是简单地依照教师要求完成任务,并未将课程内容真正转化为自身认知内容,使得课程教学流于形式。为此,教师可通过丰富课堂学习情境,借助情境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课程知识内容,预先理解其在生活中的意义与重要性,自发配合教师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便于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内容,促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切实提升自身认知水平与道德素养,并在活动过程中有效提升自身动手能力,实现小学劳动技术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1]。例如,在《我是家庭小主人》的课时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借助多媒体节将或微视频,向学生展示家庭中常见的生活情境内容,并侧重展示其中各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承担的劳动任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如果让你成为家里的小主人,你能保证自己家庭生活的正常运转吗?你能承担哪些劳动任务?”,令学生在直观观察情境内容的基础上,及时延伸自身思维,审视自身在家庭生活中呈现的自理能力与劳动承担角色,并从“家庭主人”的角度出发,思考自身劳动活动范围。此时教师可开展探讨交流活动,令学生通过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分析自身在实际生活中的劳动能力,并就家庭劳动任务进行交流,包括常劳动技巧知识、家务范围、劳动责任等,以此促使学生在情境引导下建立全面的家务劳动认知,以及相应的家庭责任观念,使其在及时意识到自身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课程学习综合提升自身劳动常识与技巧掌握程度,明确自身在家庭环境中应承担的家务角色。
二、改变课堂角色比重
为激发学生在小学劳动技术课程学习中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促使其通过自主思考总结消化课程知内容,教师应改变以往自身占据绝对主导的局面,将更多课堂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凸显其主体地位[2]。例如,在《今天我生日》的课时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以为老师制作生日礼物为主题,将学生分为各个劳动小组,在尽量减少花费的前提下,令其通过合作劳动,制作本组的生日礼物,由教师与其他小组评价,最终选出最佳礼物。相较于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自主发挥空间,促使其在小组沟通合作交流过程中,从自身对教师的感情出发,结合自身对生日礼物的认知,自主设计生日礼物种类样式以及具体设计,通过小组分工,发挥自身手工制作或设计方面的特长,完成礼物制作,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发挥自身劳动特长,收获一定的成就感。并且在与其他小组生日礼物的比较评价过程中,感受依靠劳动制作出的礼物独具的心意,深入体会劳动的不易、激发对老师的感恩之情,挖掘小学劳动技术的德育价值。
三、灵活运用信息技术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类信息资源愈发丰富的形势下,应用信息技术成为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的关键,上述学习情境构建工作外,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教学模式[3]。例如,在《绿色校园我的家》的课时教学中,教师可借助信息平台,为学生提供微课视频,针对校园中常见的植物种类进行介绍,包括其生长特点、生态价值、成长周期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直接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令其通过实际观察,将校园内的绿色植物景观与微课中的知识内容相对应,并结合自身对校园环境的思考,构建相应植物维护方案。该教学机制不仅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自身优势,为实践活动争取了课堂时间资源,便于教师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校园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分析自身维护工作成果,切实体会校园植物维护工作的不易,通过自我反省与观察,建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雏形,并形成一定责任感,凸显小学劳动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当下的教育发展趋势下,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全发展,针对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教学,教师应从学生劳动认知角度出发,通过丰富学习情境、改变课堂角色比重、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为其提供多元化,现代化学习环境,以此促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与实践,渗透德育教育内容,促使其真正将课程知识内容转化为自身认知内容,为其日后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申茹.在“劳动”中播下“美”的种子——略谈小学劳动教育中美育的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20(22):172-173.
[2]李振疆,刘学坤,张莉.劳动技术课程教学项目结构探究[J].创新人才教育,2020(02):49-52+62.
[3]朱圆圆.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J].教育观察,2020,9(19):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