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为引,情趣为导——交际语境写作中情境设置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下)   作者:杜嘉菁
[导读] 作为开创性的写作范式,交际语境写作强调写作本身就是作者与读者之间展开对话的过程,并将其视为写作的目的
        杜嘉菁
        宜兴市范道实验小学    214200
        摘要:作为开创性的写作范式,交际语境写作强调写作本身就是作者与读者之间展开对话的过程,并将其视为写作的目的。交际语境写作是解决目前我国写作教学的一种新思路。文章通过对当前新兴写作教学范式交际语境写作中情境设置的策略研究,指出了把交际语境写作新范式对于实际的写作教学的重大意义,并给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交际语境 情境写作 写作教学策略
一、从教“文章知识”到教“交际语境知识”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对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写作教学,传统的方式是去教学“文章知识”,教学重点在于思想高度和辞藻使用方面。这样的方式有其合理之处,但其从根本上忽视了写作作为一种交际方式的特性,就注定了诸多问题的随之而来。教师教的重结果、轻过程,忽略了作文的根本动力是表达和交流;学生学的重浮夸,轻表达,缺乏交际语境和言说欲望。因此,传统的写作教学理论己无法应对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面对写作动机缺失、写作内容匮乏等困境时,谈到了“写作应考虑的不同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2012:16.]明确了“写给谁”、“为什么写”,具体化了写作时的交际要素。近几年来,国内语文界的专家学者不断探索写作教学变革的理论基础和实现途径,对写作教学本质逐渐达成了共识:“写作是特定语境下的书面表达”[ 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6:81]。这一切无不体现出从教“文章知识”到教“交际语境知识”的转变。
        交际语境是指运用语言表达和交流的坏境。荣维东教授认为一个完整的写作语境包括读者、目的、话题、表达、语言等要素[ 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6:55.],交际语境写作就是指为达成交际目的,针对某个话题,面向明确或潜在的读者进行意义建构和书面交流。通过创设特定的社会情境交际语境,明晰写作目标、写作目的等交际语境要素,激发学生在交际中产生的真实情感体验,进而为其写作创造动机。
二、交际语境写作中情境设置的策略
(一)生活为引,儿童体验先行
        关于写作教学的实施建议,《(2011年)义教课标》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3页。]。于永正老师在他的教育著述中和大家一起分享了他的作文教学体会。于老师强调要“为学生选择、提供他们喜欢的、容易写的素材”。这句话看似简单,但是实际上真正要去落实,也会碰到许多问题。比方说,孩子们写春游,这是一个很好的作文题目,孩子们在春游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新的东西,但是如果班上有一两个同学没来,这就很难做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一两个请假的孩子的作文题目就可以改成“自拟题目”了。与此相似,“一锅端”式的习作任务也是不合理的,其主体应该从儿童的实际生活情境出发。为了解决上面的难题,于老师给了一个非常巧妙的答案:给两个没有去春游的孩子出一个题目——《那天,家里只有我自己》。本课题从孩子们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孩子们容易地开始写作,更调动了学生们的写作欲望。其中,课例《大红花》《买手帕》《劝戒烟》《“测试”》以及《认识苹果》非常鲜明地体现出于老师所强调的“生活作文,体验学习”作文课堂设计理念。
        在于永正老师的经典作文教学实录《买手帕》当中,也非常深刻地体现了“作文从生活中来”这一核心理念。《买手帕》这一课程满足了“诱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他们有感而发、有话可说、有话愿说,不吐不快”的原则。在生活的引导下,该节作文课充满了趣味。

这一系列的作文课堂在设计之时就已经关注到了学生曾经的购买经历,而接下来的《写“买手帕”》则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进入真正的习作指导:指导写事。在写东西之前,于老师引导学生关注买东西的时候是否顺利,有没有遇到什么麻烦事情,让写东西直接指向最关键的表达环节,训练孩子具体说话的能力。这件要写的事,也是孩子们每天都会经历的事,只是老师找来了一些有趣的曲折,让孩子们在练习中感受印象最深的“麻烦事”。这一教育范式和杜威的理论非常吻合。所以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为儿童提供条件,以确保他们能够充分成长并健康地生活。于永正老师在创设生活情境,为作文教学增添趣味的过程中,也十分深刻地实践了杜威的生命教育论,为交际语境写作中情境设置提供了一个鲜明的范例。
(二)情趣为导,创设活动支架
        在戴尔“经验之塔”的基础上,布鲁纳进一步将教育活动分为三种类型,也即抽象性的经验、映像性的经验以及最为普遍的动作性活动经验。布鲁纳从数个不同角度出发,完善了“经验之塔”,将其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层面[ 叶立汉:《“经验之塔”理论及其现实指导意义》,《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2期。]。
        大多数情况下,情景与我们日常所说的“活动”有很多的关联。然而,并非所有情况都能对教学产生积极影响。按照布鲁纳的理论,动作性学习处于底层,也就是做的经验。这种动作性的经验大多由学生亲身体验的学习活动中而来。映像性的学习则处于中间环节,主要由视听材料的信息接收而来,顶层则是一种抽象性学习。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灵活地运用这三种类型的学习方法,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当代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老师赋予了情境全新的教育概念。刘勰提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启发李吉林老师运用提供情景、激发情感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与此同时,于永正老师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灵活地运用了这一原则,用教学生动地实践了“情趣为导,创设活动支架”的情境创设方式。
        《“测试”》是一堂非常独特同时也是非常典型的“活动中心”作文课。以一次“测试”为主题,于永正老师通过三个步骤完成了写作情境的创设。首先于永正老师展示试卷,与学生一同讨论自己对考试的感受;接着,让学生进行5分钟考试,诱导学生“踏入陷阱”——试卷的第十题规定本次考试只需要完成一、二两道题目;最后,引导孩子们说说自己的感受。三个“真实”情境创设步骤完成,孩子们的心里早已产生了一种写作的冲动。在于永正老师的写作课上,往往设置20分钟供学生写作,并且当堂评价,行之有效、干脆利落。这样的写作课的确使得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写作,这样以活动为教学支架的写作课堂也为我们提供了富于借鉴意义的交际语境写作情境创设案例。
三、结语
        荣维东教授的论文《写作课程范式研究》尝试构建一个“以文章知识为显性指标、以过程知识为策略路径、以交际语境写作知识为主体”的三维写作学习内容框架。这种构架对改变写作教学现状具有开创性意义。但目前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一理论框架转化为具体教学内容,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应用。因此,本文在概述交际语境写作内涵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一线名师之教学实践和教学成果,总结与概述其基于交际语境写作教学理论的优秀课例,从“生活为引,儿童体验先行”和“情趣为导,创设活动支架”两个方面挖掘情境创设策略与范例。在交际语境写作的作文教学中,总结以于永正老师为代表的名师作文教学情境创设范式,探寻写作课程组织机制,能够帮助语文写作课程回归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推动语文教师的职业成长。
参考文献
[1]? 邓彤.微型化写作课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04).
[2]? 周子房.写作学习环境的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2(03).
[3]? 荣维东.写作课程范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04).
[4]? 魏小娜.语文科真实写作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04).
[5]? 王文静.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04).
[6]? 魏本亚等.向于永正学什么?——五位专家一席谈[J].语文建设.2012(12).
[7]? 王荣生.写作课程内容的组织形态问题[J].读书.2018(09).
[8]? 李吉林.情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人民教育.1991(05).
[9]? 于永正.习作课《考试》[J].人民教育.2006(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