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向上向善向美好----少先队实践项目的探索与评价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下)   作者:陈晓萍
[导读]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突出实践育人特色,推动新时代少先队社会化发展
        陈晓萍
        浙江省义乌市后宅小学         322000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突出实践育人特色,推动新时代少先队社会化发展。少先队志愿服务是少先队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鼓励少先队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各界的重视。笔者将从实践体系的建立、实践育人以及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来阐述少先队实践项目。
关键词:实践体系 实践育人 评价体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队员成为家长的掌中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除了学习,啥事都是家长代替的,成为了学业中的学霸,生活中的学渣。这与时代赋予少先队员的使命是相违背的。针对当下的少先队员实践能力弱的特点,进行了少先队员实践项目与评价体系的探索。
         一、实践体系——润物无声
        俗话说:光说不练是假把式。名人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都体现了做的重要性。队员的年龄层次不同,所能做的事情也是不同的。结合各年段队员的不同特点,开创了1+X(1+1+X)的实践育人体系。详见下表。
        此表的设定,低段的队员更多关注自理能力的培养;中段的队员关注点在校园内、家庭中的能力的培养;高段的队员则关注社会实践活动。实践体系阶梯式的递升,旨在让队员们从自身走向大众,从校园、家庭走向社会。随着年岁的增长,慢慢与社会接轨,在校做一名好队员,在家做一名好孩子,在社会做一名小公民。
        二、实践育人——搭建平台
        基于以上的育人实践体系,我们从中队、校园和社会三个方面来搭建实践平台,旨在队员在不同阶段,不同的体系中学会自理、学会成长、学会奉献。
        (一)中队平台
        中队是队员们的成长的摇篮,也是实践的场所。对于刚步入一年级的新队员而言,告别了幼儿园的,没有了保育阿姨,教室内的所有事物都要队员自己来打理。中队辅导员通过少先队活动、劳动教育等课程,教授队员自理技能,并在中队中得以实践,在不断的实践中,掌握技能,从而服务中队。
        例如:书桌的整理:首先将所有用品都放在桌面上,再观察用品的大小和形状,之后全班进行探讨该如何更有序放进书桌内,最后形成中队摆放规范。按照中队的规范进行整理,队员们的书桌有序又美观。对于中高段的队员,中队就是一个熔炉,对于细节的要求越来越高,队员们的自理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得到了不断的强化。
        (二)校园平台
        校园是队员的练兵场。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识行之成。在中队辅导员的悉心教导下,队员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实践技能。校园内公共区域的卫生保洁就是队员们的练兵场。队员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清扫公共区域。每个区域不同的特色,
        拿拔草这一项目来说,考验队员对草类的鉴别能力与清除能力。队员们拿着草坪草类的样本,回去咨询自己的家人,从长辈口中,知道了哪些是草坪的草,哪些是杂草,也知道拔草要拔在草的根部,连根拔除,春风吹了才不会生。

通过拔草这一活动,队员们增长了见识,也锻炼的劳动实践能力,明白了劳作的辛苦。
        (三)社区平台
        社区是队员与社会衔接的平台。依托校园周边有力的实践资源,开展不同项目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轨社会,做义乌未来的接班人。
        1.架起关爱桥——走进残联育智
        有一所特殊的学校——义乌市残联育智学校。里面的孩子很简单,却也很特殊。队员们在六一节当天,带上道具,带上礼物出发了。队员们与那里的伙伴们进行了一对一结对赠送礼物,席地并肩坐在塑胶跑道上,观看队员们带去的节目。那一刻,那是一幅完美的和谐的,公益红与领巾红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因身体或是智力的残缺,而无法正常的和同龄人一起学习生活的特殊朋友。小小的关爱实践活动,让队员走进同在一片蓝天下,却是别样的童年生活,学会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常怀关爱之心。
        2.1013阵地——北站党群服务中心
        学校的队员的阵地,位于北站社区的北站党群服务中心是队员们的校外实践阵地。2020年的4月,队员们在北站党群服务中心,认真聆听了后宅卫生院医生的防疫讲座,并积极尝试6步正确的洗手方式。在医生的指导下,队员们还进行了防疫检查的演练,穿上防护服,在通道上吹着冷风,给过来的人一个个测量体温,与不体谅的人,进行一遍一遍的沟通。
        课外平台的搭建,依托学校周边的地理条件或是顺应节日节气等,也可参考家长提供的实践资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验证,队员们的内心更加细腻,更加丰满。团队合作意识明显增强,见证了人生的苦辣,丰盈自己的阅历。
        三、评价体系
        实践服务具有公益性,但并不表示少先队员不需要获得性的反馈。从促进少先队员长久的积极性来说,要完善少先队员对实践服务的获得感、成就感、认同感。可以从考核评价、表彰激励等方面进行完善。
         (一)考核评价
        学校建立科学的考核评级体系。教导处把实践服务与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相结合,大队部将队员的实践服务纳入和美中队的考评细则。也可结合少先队员的星级评定,以积分制的形式来评价考核。制定专门的实施方案,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对少先队员的志愿服务及时作出评价。
        (二)表彰激励
         建立健全的少先队员志愿服务表彰体系,除了颁发奖状、证书之外。还与大队委的竞选相挂钩,改变传统的演讲+才艺的竞选模式。因旧模式所产生的大队委可能会出现表演能力一流,但是实际动手策划的能力欠佳的现象。而把实践服务纳入其中,弥补了实践能力差的不足,更能做到优中择优。笔者认为在评优评先同等条件下适当的的倾斜。对典型的人物或是实践进行隆重的表彰激励,并积极做宣传。
队员们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质量实现了一个有质有量的提升,将一如既往的整合各方资源,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共同促进少先队员的良好品德和正确三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易勇,舒婧,谢波.少先队志愿服务的行动与创新[J].少年儿童研究,2020(03):70-76+52.
[2]孙昌增 . 雷锋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精神的价值核心 [J]. 青少年学刊 , 2018(5):58-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