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探究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下)   作者:蔡国强
[导读] 核心素养是新课改后广大教师关注的重点,也是学生成长必须具备的重要思维品质以及关键能力。

        蔡国强
        博罗县泰美镇秀岭小学 516166
        摘要:核心素养是新课改后广大教师关注的重点,也是学生成长必须具备的重要思维品质以及关键能力。校园文化对学生思维品质,能力发展的影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本文立足于核心素养,探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策略,以期望通过建设校园文化,打造优秀班集体以及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彰显学生个性,为学生营造一个热爱生活、重视礼仪、和谐共进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校园文化;核心素养;文化建设;精神;道德品质
        前言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人才的建设离不开教育。小学阶段属于基础性教育,是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也是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阶段。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往往在小学时期就有所显露,也同样深受小学阶段的教育影响。而培养学生价值观就应当仅仅围绕核心素养要求,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健康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一、打造优美校园环境,文明礼仪常记心中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一个人在什么样的环境成长,往往就可能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校园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环境自然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品质,道德品行。且校园环境也是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建设校园文化时,我们首先就应该从环境文化出发,尽可能为学生打造一个“阳关校园”,整齐碧绿的草坪,四时盛开的鲜花,干净宽阔的校道,整洁明亮的教室,怎能不让人赏心悦目呢?这样的校园环境中,学生怎能不愉悦呢?
        当然,好的环境也需要大家共同爱护。为此,我建议在学校内部组建“文明礼仪小队”,给全校学生树立一个带动示范作用,发挥监督管理作用。例如,上学的时候,队员们站在门口,给到校师生敬礼问好;放学后,队员们也站在学校门口,维持排队秩序。课间,队员们可以检查和监督各个班级的卫生工作,确保“阳光校园”建设工作持续推进,也间接培养了学生自主意识,文明礼貌行为,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奠定基础。
        二、加快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提高学生思想认知
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一种,是物质文化的体现,除此外,精神文化也会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学校也必须高度重视精神文化建设,从意识上、思想上改变学生,影响学生,熏陶学生。具体而言,我认为重点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精神文化建设:
        一是树立学校校训。校训是学校的“标杆”,能够指引全体师生的共同行为。可以说是全校师生的精神内核和公约。例如“好学至新,德行于翔”,将德育和智育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全校师生的根本要求。
        二是明确办学宗旨。办学宗旨是学校建设的根本目的,一所学校建立之初就应该有明确的办学宗旨。为了推进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我们应当加强办学宗旨宣传,要让全校师生、家长们都了解我校办学宗旨,并能够认同办学宗旨,从而为宗旨而努力,围绕办学宗旨开展学校教育工作。


        三是树立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既是对全校师生的根本要求,也是指导学校工作的重要理论思想。例如,树立质量立校、特色亮校、科研强校、文化润校的办学理念,能够直接让全校师生明确教学以及管理重心,从而有针对性地落实教学管理工作。
        四是明确育人目标。育人目标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现代教育理论多次讨论了学校育人目标,习总书记也多次强调了育人目标的重要性。核心素养理念也始终围绕育人目标而定,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以我校为例,我认为应当重点培养身心健康、品学兼优、责任心强,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现代小公民。此外,我们还必须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及核心素养要求,不断完善我校育人目标。
        三、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品行
        活动育人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同时,活动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形式。在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我们应当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多样化校园文化活动,并且在活动过程中融入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相关内容,始终依托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行教育,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奠定基础。针对此,我校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校园活动,设计有趣又具有实践性的互动内容,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激发自身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要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多主题班会活动,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尽量保证每周的班会主题不同,以发挥班会活动的育人作用,通过多样化班会活动凝聚班级力量,构建良好班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是开展综合教学活动,让教师通过交叉备课等方式,开展多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给学生一个主题,让他们利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研究,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精神,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是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多样化活动。比如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组建兴趣小组,包括艺术、书法、运动、创意设计等多方面内容,以此发挥学生个性,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又比如鼓励学生组建志愿者队伍,自愿在学校,到生活中进行自愿服务工作,培养学生责任感,增强学生担当意识。又或者在运动会或校庆等活动中建设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校园文化。
        四、强化校园文化制度建设,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保驾护航
        学校如果想要将校园文化建设好,就一定要有完善的制度体系。为此,在基于核心素养要求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也应该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成立相关部分,专门负责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工作,通过制定校园规则制度来约束和管理全体师生,监督全体师生校园文化活动、教育工作、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情况。同时也要制定一整套完善的考核体系,重点建立教师考核体系以及学生考核体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考核的重要标准,确保教师能够扎实稳健地推进学校各校工作,为培也许是核心素养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赵瑞丹.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契合[J].科技风,2019(18):234.
[2] 王艳.深化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成长[J].教书育人,2019(14):39.
        [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J]. 和学新,储君.教育科学研究.2018(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