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下)   作者:陈文学
[导读]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工具

        陈文学
        甘肃省康县长坝小学,746503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工具。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学会放下师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学手段,学会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巧用课程资源,延伸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师生关系,课堂氛围,课程资源,课堂延伸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所做的事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把它做好。学习语文也是如此,学生只要有学习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有一种想学并且要学好的想法,这样,学习起来,才会从被动变为主动,当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效果才会明显提升。那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下面,笔者就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会放下师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基础[1]。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能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师生亲密无间,无话不说,学生就格外喜欢他的课堂,从而也就对他所教的学科十分有学习兴趣;反之,成天埋怨学生,怪东怪西,他的课堂学生就很反感,这种厌恶情绪必须会残及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曾有同事这样说:“我是班主任,为什么学生总喜欢你布置的作业,而讨厌完成我所布置的作业呢?”笔者当时告诉他说:“以后上课对学生多笑一笑,不要总是板着个脸。”可见,老师的微笑对学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老师要想让学生感到亲切,就得发自内心的关爱学生,并且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高尔斯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别成天只说自己热爱学生,而实际中所做的事情,让学生感觉讨厌,说一套,做一套,这样学生只会远离你。同时,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打成一片。课堂上,师生的交流往往局限于学习内容的交流,师生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大都需要在课后,通过与学生的亲密接触才能得已实现。因此,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一起游戏,一起打球,通过近距离接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改变教学手段,学会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不是把教材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即可,而是教会学生会学,并有足够的耐心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合作探究地学,并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主意识。[1]实践证明,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让学生有一个愉快、舒畅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及合作探讨的意识。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课《小桥流水人家》一文时,先给学生通过白板展示了几幅美丽的山水画,清澈的小溪两旁长着几棵垂柳,溪水清清,柳枝软软;不远处一户人家,屋后长满了一排排,一行行的茶树,采茶姑娘正在茶园里采茶。学生在一段柔美的轻音乐中,欣赏着不断播放的画面,课堂轻松自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笔者板书,引入新课。教材的合理运用,拉近了学生的生活距离,代替了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当发现有正在打瞌睡的学生时,时不时开一句玩笑,总能惹得全班学生哈哈大笑,既叫醒了打盹的学生,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巧用课程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课程是源于生活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2]。新课程特别强调社会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我们身边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生活中的一事一物都可以为教育利用和借鉴。首先,语文作为咱们的母语学科,它与我们的是常生活是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因此,教师应该大力抓住语文教材思想性、趣味性、故事性强、感染力大的优势,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配之以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以情感熏陶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七课《少年闰土》,这篇课文节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学《故乡》,是一篇主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主的写人记事的文章,全文通过鲁迅先生用“我”和“我”的朋友做对比,塑造了一个在鲁迅眼中聪明伶俐、机智勇敢、见多识广、胆大心细的少年闰土形象。课文以描写人物形象为开头---“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后面,又讲述了“捕鸟”、“看西瓜”等有趣的故事。其实,发生在作者身上的事,在我们生活中也很常见,因此,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让学生结合自己曾经也经历过的故事,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其次,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开展课外阅读,既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同时也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大量地接触不同品味的名家名作,让名家名作来激发学习学习语文的兴趣。那读什么呢?读国学经典,读世界名著,通过读这些名家名著,让这种浓厚的文化气息熏陶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兴趣。
        四、延伸课堂,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猗曾说过:“读有字书,精读博览,广为采撷;读无字书,开阔视野。”教师要善于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习课堂延伸到生活实践之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作文兴趣和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阅读和写作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十分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和写作方法的指导,经常要求学生写真人真事,这样才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也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因此,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课堂,主动寻找创作素材,鼓励学生利用周末,节假日,多到大自然中去,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多帮父母做家务,体会父母的辛劳,多到五保家园,陪陪老人,感受生活的不易。学生只有亲身经历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才能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总之,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应该贯穿于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让学生爱上语文这门学科,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努力打造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高玉珠.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1(22).
        [1]赵蕊. 语文教育的生活本质[J]. 语文学刊, 2006(04):4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