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山东省荣成市石岛实验小学 264309
摘要:受制于多方因素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学生阅读能力等核心素养无法得到有效培养,教学有效性无法得到提升。而通过深度阅读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这些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教师要结合多元教育理念开展深度阅读,以此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并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
关键词:深度阅读;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构建策略
阅读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重要教学环节,但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很难理解隐喻等复杂的写作手法,且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尚未成熟,本就缺乏知识积累、学习方法及学习能力,教学也因此受到影响。面对这一挑战部分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组织阅读教学,教学中偏重理论知识的填鸭式灌输,在学生略作思考后就将文章的情感元素等内容以考点的形式直接告知学生,且并未做深入探究,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因此无法得到有效培养,教学有效性更是无法得到提升。而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师深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构建高效课堂,同时也对学生阅读方法、阅读思维、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层面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深度阅读教育理念走进广大教师视野,并以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与教学有效性的优势被广泛运用于教学环节。
一、深度阅读与小学语文有效课堂
深度阅读指更为深入的走进作者、走进文本,并结合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解读文本,以此全面把握文本,进而在阅读中收获知识、情感与审美体验,并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从这一概念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深度阅读与有效课堂均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地位,并以学生素养与教学的发展与进步为重要目标,因此能够作为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重要路径。
二、深度阅读视野下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以文本深度理解构建有效课堂
语言是阅读的框架,文本中的语言能够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文义,而文本又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基础。因此深度阅读视野下教师要以文本深度理解为切入点,以此实现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为此教师首先要结合游戏、情境等多元导入模式提升课前导入环节有效性,以此奠定有效课堂教学基调。以学习《传统节日》为例,教师可组织学生在课前就话题“我最喜欢的节日”进行讨论,在充分讨论后导入本课新知。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教师能够在课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语文思维,进而为深度阅读建立良好的知识基础与心理铺垫。在课堂教学环节,一方面教师可运用游戏、生活元素等多元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隐喻等多元写作手法、文言文、古诗词内容及语用知识,在实现深度阅读,增进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同时培养其阅读能力,以此建立起小学语文有效课堂。
另一方面教师可运用合作探究法、任务教学法、问题导学法等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并将语文阅读方法、思维等内容寓于问题、任务等实践情境,以此引导学生在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阅读方法等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思维,并对文章的情感元素进行深度解读,以此进一步实现深度阅读,教学有效性也随之得到进一步提升。以学习《咏柳》为例,教师可抛出如“请互相分享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出你的理由”“从这些优美的诗句中感受到了作者什么情感”等问题,组织学生围绕诗人热爱春天的思想情感深度解读诗词。
(二)以群文阅读等多元实践路径,巩固课堂教学有效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也是检验小学语文课堂是否达到高效目标的重要指标。因此深度阅读模式下,为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师还要以群文阅读等多元实践路径,进一步巩固教学有效性。为此教师首先可以翻转课堂、群文阅读等全新教学理念升级课上阅读教学实践环节,充分引导学生当堂迁移所学知识与技能到实践环节,以此实现对其语文素养的有效巩固,教学有效性也随之得到进一步提升。以学习《咏柳》为例,教师可通过对比阅读曾巩的《咏柳》使学生深化对描写景物等手法的了解,并通过作者不同的表达手法深化对古诗词思想情感的理解。其次教师可在课后根据学生学段及能力的不同选取不同的课外阅读书籍,如低年级选择绘本等图文并茂的教材,定时定量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吧in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记录名言佳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此建立起良好的深度阅读能力生成基础。最后教师可组织如阅读分享大会、赛诗会等丰富的实践活动深化阅读教学,进一步巩固、拓展学生核心素养,教学的有效性也随之得到进一步拓展。
(三)以生命意识、红色教育等丰富思想内涵进一步拓展阅读深度
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成为重要教学目标,因此小学语文不仅要承载着智育育人功能,还要承担起德育、美育等教育功能,以此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并以更为多元化的角度构建有效课堂。而阅读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爱国主义、生命教育等丰富的育人素材,因此深度阅读背景下教师可立足文本为基础,深度挖掘文本中隐含的德育、美育等育人素材。以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师可在深度阅读后,组织学生开展如践行雷锋精神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素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此拓展小学语文育人价值,实现深度阅读教学模式下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深度阅读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能够得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得到有效培养,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目标能够得到实现。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教育思想,将学生确立为教学中心地位,结合多元教育理念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深度挖掘文本拓展育人价值,以此不断提升教学有效性及学生核心素养,并最终实现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丽丽.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深度阅读习惯的策略[J]. 语文课内外, 2020, 000(010):49.
[2]管娟. 开展群文阅读,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中), 2016(11):56-56.
[13]王芹. 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研究[J]. 华夏教师, 2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