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挺佳
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复甦小学
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体育教育也在逐渐受到改革的影响 如今的体育教育受素质教育的影响已不在单纯的只要求学生对体育技巧进行掌握,从而追求体育测验取得良好的成绩。而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体育学习在其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体育学习真正成为养成学生身心素质健康的重要手段,帮助学生获得全面,可持续的综合发展。通过小学体育教学,要是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在当前阶段的可塑性,对学生的各项习惯进行更好的培养,使学生形成终身锻炼,终身体育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有效方法。
前言
要拥有强健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才能够将学业更好的完成,因此清华大学有着严苛的体育要求,这是众所周知的。放到小学教育上来,就是设立体育课程,帮助学生培养体育意识。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来说,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终身的体育学习意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既能帮助学生们强健体魄,也能够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健康,另外也可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无疑是一举多得的。在本文中,笔者试以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作为基础,从创设丰富学习情境,锻炼兴趣、培养锻炼学习习惯,优化学习计划、教师合理引导,提升学生自律性、养成独立练习,克服困难的习惯四个方面,来对小学体育教学之中学生习惯的培养方法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本文笔者希望将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创设丰富学习情境,锻炼兴趣
在对学生的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丰富的学习情节,来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对于学习情境理论来说,一个好的学习情境需要具备理寓其中、意远、情切、形真四大特点。理寓其中,指的是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可以从中学到相关的道理,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老师对抽象的理念进行具体化,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形真,要求体育活动具有鲜明的形象感,可以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对于体育运动的亲切感。情切,就是要帮助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对体育运动产生感情,形成兴趣。意远,就是要发掘体育运动的深层含义,赋予体育运动以合理的意义。
比如:在笔者任教的学校,体育课每周的课时是世界这样的体育运动课时,加上课间时间,已经可以保证学生得到较好的体育锻炼了。另外,学校的操场有软操场,这样就可以保证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更少的受到伤害。此外,学校的体育运动器材也很全面,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上从事不同的体育训练,进而发现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
二、培养锻炼学习习惯,优化学习计划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因为生活越来越便捷,人们坐在电脑前、手机前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运动量不足,因而造成了人们的身体素质开始出现大规模的滑坡。
因此帮助学生从小养成锻炼的习惯,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在小学阶段即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使学生从小就投入到体育训练中去,产生对于体育的浓厚兴趣。要想做到这点,必须要是学校对于体育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保证体育课的课时并为体育提供良好的器材,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
三、教师合理引导,提升学生自律性
在体育训练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比如笔者在进行“跑走交替”的教学时,首先为学生讲解其余对于身体的益处,尤其是体育对于疾病预防的益处,让学生明白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之后带领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并和学生一起进行跑走交替的练习。在练习之后让学生进行趣味比拼,对练习做的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学生在其中感受到运动的乐趣,最终主动积极的进行这项活动,养成与之相对应的体育运动习惯。
四、养成独立练习,克服困难的习惯
对于学生来说,养成独立练习,克服困难的习惯,进行合理有效的体育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就需要体育老师在课堂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鼓励,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养成独立练习,克服困难的习惯。独立完成练习是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思维习惯的训练和养成。虽然学习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但是这些形式想要达到的目标都是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和技能。所以说,于学生而言,学习的过程也是他们各自奋斗的过程。在教育学家提出终身教育的理论之后,体育教育也对学生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更高要求。这就要求学生拥有独立的学习能力,能够做到自主学习。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独立学习的训练,用以充分锻炼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帮助学生通过独立学习掌握体育锻炼的技术和方法。
学生来说,学习不仅要自身感兴趣的东西,也不可避免的要学习一些必要但很难有兴趣的知识。因此就要求学生必须要坚持完成学习任务,克服学习中面临的困难。在体育学习中,学生面临的外部和内部的种种困难,比如身体不好、懒惰、胆怯、天气等。只有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这些,体育运动才能顺利的开展。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能做的就是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帮助学生坚持下去。
结语
就上述来说,对于小学生来说,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将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小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逐渐具有体育精神,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对小学生的体育习惯进行合理有效的培养,小学体育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入手,在体育训练中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主动的将更多多媒体课件等新型教学方式运用到体育课堂中去,使体育课堂不再枯燥。并帮助学生涉及多种训练方案,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产生对于体育的兴趣,从而积极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去,进而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养成综合学习素质。
参考文献:
[1]施丹丹.体育教学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5).
[2]张建明.浅析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J].学周刊20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