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理念——人文关怀理念下中学学校管理模式创新初探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下)   作者:肖剑章
[导读] 新的时代呼唤着新的学校管理理念的出现。
        肖剑章
        福建省安溪崇德中学
        摘要:新的时代呼唤着新的学校管理理念的出现。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我们的育人方向有了很大的改变。随着这些改变的出现,我们的学校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也需要应时代而变。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各种新的管理理念也层出不穷,人文关怀理念也重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基于人文关怀理念,对中学学校管理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为当前中学学校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中学;学校管理;模式;人文关怀;发展需求;刚中有柔;科学管理
        传统的中学管理大多数都是“一刀切”的刚性制度化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冰冷的管理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将人文关怀融入学校管理中成为了大家的共识。不过,在很多管理者看来,制度管理和人文关怀存在着对立和冲突,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在学校管理中,既需要需要刚性的制度,也需要人文的关怀。只有在学校管理中很好的融合这两者,才能实现有效管理。笔者任中学校长多年,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在学校管理方面也一直勤加学习和研讨,现站在人文关怀的视角,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
        在以制度管人的实践中,人情关系总是难以避免的。我们总是希望以制度灭绝人情关系,实现管理效率的最大化。但这种方式有时会对人性造成某种践踏。假如,作为管理者的我们能够对人性多加关注,满足被管理者的人性需求,从而调动其能动性,提高管理效率。
因此,在学校的管理上,我们应该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满足他们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合理需求。比如,我们以“领航团队”培养工程校长工作坊为载体,集合了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以先进的热点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以促进专业发展为目标,坚持以课题研究为指引,依托工作坊成员的集体智慧,开展系列教学教研活动。工作坊,作为一个教育思想碰撞的平台,改变了学员们教学方式的同时,转变学员思维,升华学员精神。此外,我们还通过示范作用,推动合作校教师的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提高工作实效,为合作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
        二、情性管理,刚中有柔,提升队伍战斗力
        管理本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而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神圣场所,其管理更加特殊。学校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学校的发展,而是人的发展,在学校管理中,人是核心。其中的一切要素都是为这一核心服务的。如果,我们只是试图使各种规章制度约束人,以实现教学的高效,而忽略了管理中的人文情怀,从长远来看,往往都得不到好的管理效果。

近些年来,随着各种管理学理论的影响,以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思维早已经深入人心,通过制度明确管理要求,约束被管理者的行为,操作简单又容易短期见效,这似乎已经成为所有管理者通用的法宝。但实际的经验告诉我们,光靠刚性制度的管理你可能只能做到合格,离优秀和卓越还有相当的距离,所以,在中学管理中,既要有刚性的措施,也要有柔性的关怀,这样才能够使被管理者更为信服。刚性制度,柔性管理。“刚”决定了管理的下限,“柔”决定了管理的上限。刚柔并济,才能相得益彰。
        三、践行科学管理,注重以人为本
        在当前的中学教学管理模式中,教师拥有很大的自主权,他们能够进行大胆的教学试验,在课堂中尝试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但这一切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即遵守学校管理制度。任何违反学校明文规定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在这个前提下,才可以进一步谈如何科学有效的管理校园
        在我看来,在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各自职能的明确,而不是在没有责任人的情况下等待问题的出现。在这种管理的前提下,也要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因此,学校的合理安排工作,各岗位各司其职。学校应实行“责任到人”,最大限度地规避不必要的事故发生,加强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关注。
        四、以人为本,关注个性,提高学生管理成效
        如今的时代是一个讲求个性的时代,我们的教育也在向个性化的教育转变。站在人文关怀的视角,在中学管理中我们也应该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重要目标。首先,在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重点是挖掘他们内在的潜能,在实现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最大化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其次,在评价方式上,我们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关注结果,也关注过程,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最后,在学校的规章制度上,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站在人文关怀的视角,重新进行审视,剔除不合理、不人性化的规则,使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充满温度。
        总而言之,“管理的本质,其实就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作为管理者的我们,我们带给学校的表情不应该仅仅是“严与狠”,更应多一些“爱与柔”,使学校的每一个人都能够感受到人文关怀,使学生真正成为一处充满温暖的场所。
        参考文献
        [1]莫月光.人文关怀在初中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4(18):108-109.
        [2]吴志发.人文关怀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1):147-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