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玲梅
广西浦北县北通镇小坡小学 535321
摘要:语文学科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理解以及巩固课堂知识,还能够有效锻炼小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积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如何 学生 阅读能力 培养
良好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使学生能够通过大量阅读获取一定的信息。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使其积累大量的知识。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内在涵养。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讨论。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阅读学生能够获取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并能够在每次语文考查中,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测试。这主要是学生通过阅读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取有效的信息,并提高了答题速度。所以说,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培养学生理解以及巩固课堂知识
每种语言均具备其独有的性质,其语句结构、词语组织、习惯用法等均有着一定的规律,而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最佳方式就是阅读。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其自身的理解能力相对偏弱,对于语文课堂中学习的某些复杂知识,往往不能及时消化,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有效加深小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对学生而言,理解力的基础是对文字的认读,然后结合自身的原有知识,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比较以及概括之后,实现理解文章词句含义以及思想内容的能力。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成为阅读能力的基本标准。
(三)培养学生自身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
锻炼小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任务。经验丰富的教师善于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自行表达对内容以及段落的分析与概括,并对文章词句进行解释,或者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将自己对文章内容的见解进行表达。如此一来,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而学生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对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
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要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才会更加重视阅读学习,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加积极进行阅读,并享受阅读的乐趣。因此,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和特点,布置有趣的阅读任务,进而使学生能够形成阅读兴趣,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加积极地进行阅读。比如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小壁虎借尾巴》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设备进行视频教学,进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轻松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壁虎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有童话色彩,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动画视频,使学生能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形成对阅读的兴趣,这样在之后开展的阅读教学中,学生会更加积极地进行阅读。通过多媒体等设备或其他方式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进而对阅读充满积极性,提高阅读效率,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五)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主要是指在不需要他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行积极地进行阅读的所有行为。阅读习惯需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慢慢培养。而阅读习惯的形成需坚持以下几点:
(1)每天坚持阅读;
(2)阅读时集中注意力;
(3)阅读的同时学会思考与牢记;
(4)养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5)有目的性以及计划性地进行阅读。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正是学生启蒙的阶段,因此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对阅读形成学习习惯和兴趣,并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中潜意识地增加阅读量。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开阔视野,学习更多的历史名著或文学知识,继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学生通过阅读能够积累大量的文学素材,进而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目前小学阶段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漏读和跳读的现象,这样就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效率。因此在进行阅读训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静下心来进行阅读,不能因为追求阅读速度而影响到阅读质量。学生可以将自己阅读材料中喜欢的句子进行摘抄和阅读,这样能够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素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传授阅读方法技巧
教师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应将各种阅读方法以及阅读技巧传授给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可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1)通读。将文章全部内容阅读一遍,促使其对大概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此方式能够快速掌握文章主旨。(2)跳读。可先抓住文章的核心内容,对各段落要点进行重点分析以及掌握。在此过程中,可让学生将有疑点之处做上记号,便于课堂提问,若遇到不能理解之处,可暂时跳过,促使阅读能够具备连贯性,阅读完整篇文章后再对疑难问题进行思考。(3)精读。学生需做到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将文章中较为深刻的语句进行反复的阅读,并将其作为重点理解。(4)写读。学生将整篇文章读懂并掌握知识点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进行摘抄并写出读后感。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做到知识的累积,还能够适当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非常重要,也能影响到学生日后的学习,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将其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目标。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采取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并开展多种阅读活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海波.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育
【2】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国校外教育,2013
【3】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教育哲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