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欢欢
瑞安市湖岭镇鹿木学校 325200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不仅是给各个学科打下语言类基础,更是对小学生语言审美的培养。开发言语能力,要从情感、技巧以及多元化等方面教学,让小学生从中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操,从精神和文化两方面得到提高。本文从指向言语审美的重要性和如何将其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两方面进行浅析。
关键词:指向言语审美,小学语文,教学延展
小学语文从内容上讲没有高难度的学习与教学任务,主要是向学生进行语言熟悉及运用的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小朋友的接触面也越来越广泛,言语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那么小学语文的教学也应该尽快的向指向言语审美方向延展,对传统教学进行突破。
一、指向言语审美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魅力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语言不是词语的堆积,也不是单纯的文字运用。语言的艺术,是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巧妙的表达技巧绘声绘色的描述一件事物,或是透彻的表达不同感情。他让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在没有现代技术的加持下,如诗如画般的保存下来。留在纸上,行走在笔尖,在每个人的脑海中放映。
提高指向言语审美,不仅是对个人的综合能力升华,也能让我们自己看到身边的美好,表达对每个人、每件事的热情,或用声音、或用文字传播美好。如果能将它应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就能提高小学生们对这个世界美好的感知。在现实方面,也是对学生们写作或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二、指向言语审美的小学语文教学延展
(1)重视小学生的朗读
一日之计在于晨,晨读是现代教学的普遍方式。但迫于考试和升学压力,晨读更多变成了一种背诵形式,这也成为了许多学生一天的朗读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不断快速重复,没有感情,加快肌肉记忆,就像是把知识强加进自己的身体。有一次,一位同学在晨读时由于怕自己睡着而过分用力,满头大汗,被夸上了热搜。不可否认,这位同学的努力与认真是值得肯定的。但这绝不是朗读的意义,也更不是小学生晨读的目的。
语言的美好就在于作者抑扬顿挫的文字,和多种修辞手法的渲染将感情体现的淋漓尽致。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如果能置身于语言之内,富有感情,才能设身处地的感受语言美好的存在。同时也能增强同学们的语言感受力,在自己的文章创作中学会运用语言美。在阅读理解的分析中,也能很快的体会到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2)重视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
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小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很多都是停留在表面。比如作者描写了他眼里的春天是阳光明媚,鸟语花香。那么大多数的小学生可能关注点就是作者写的春天是美好的。很少有人能够想到,作者这样写,或许眼前的景色并没有描述的那般好,只是因为自己拥有好心情,所以看到什么都是美好。而这一层面,就需要老师去积极引导,增强小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
很多同学对白话文的理解可能会更容易,通过老师的引导,很快便能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是对于古诗来说,他们却是陌生的。但往往古诗方面才更不应该被忽略,古诗都是历史沉淀下来的精华。老师在古诗的授课过程中,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应该进行详细的解释,仔细推敲所代表的感情或传达的意思。让学生真正体会文字的奥妙,提高指向言语审美。
(3)重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
艺术来源于生活,语言的魅力也产自生活。提高指向言语审美的目的,既是为了写,也是为了说。如何将自己看到的美好通过巧妙的指向言语描述出来,这也有很大的学问。小学生已经通过了咿呀学语的阶段,他们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也需要有和身边的小朋友或者大人进行交流。在语文教学课程中,老师可以着重的同学们强化这一点。在课堂上潜移默化的让大家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
怎样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毫无疑问,有素材才有记录的意义。这些素材都是要一点一滴从生活中积累,真情实感的投入,巧妙的运用语言,才能在写作创作表现语言的魅力。同时老师在语文教学中,也可以为同学们提供素材,比如中央台之前有过一档节目是董卿主持的《朗读者》。它既可以成为写作中的素材,也能够使同学们得到熏陶,提高审美能力。
(4)组织多种活动
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参与度。指向言语审美提高,最高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很好的参与其中,亲密感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组织一些教学活动,让同学更好的体会在不同情景下言语的不同体现。比如,最典型的就是情景剧。话剧的情感体现非常丰富,如果同学有机会可以参与话剧的演出,就可以感受到语言的抑扬顿挫,体会到语言带来的情绪变化,意识到审美的高度。如果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课堂上模拟小的情景剧,这样,既丰富了课堂的内容,也对同学们理解课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这可能比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来的更加高效。
结语:所以,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指向言语审美进行延展探索,首先要先明白指向言语审美的重要性,其次,通过重视小学生的朗读,重视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重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并组织多种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感受言语美,表现言语美的平台。才能够有效的提高指向言语审美,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夏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初探[J].教育教学研究,2017,4:176.
[2]王蕾.副语言:指向审美的言语表达[J].教学研究,2019,28: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