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下)   作者:刘文敏
[导读] 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来讲,由于学生的整体认知基础相对来讲是比较薄弱的,且因为自身年龄限制
        刘文敏
        山东省德州市天衢东路小学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  253000
        摘 要: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来讲,由于学生的整体认知基础相对来讲是比较薄弱的,且因为自身年龄限制,并不愿意受到诸多约束,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相关教学模式,以此来切实提升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并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升计算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和实施,新形势下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计算能力,而且采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切实提升学生的整体计算效率和计算质量,这对于提升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强化算法、算理
        算法、算理是小学数学计算课堂上非常重要的内容,是计算学习的基础,学生若想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前提便是知晓数字计算的规则和支撑理论内容,若是不会算理仅是按照对应机械式记住计算模式,无法对同理不同样的数学进行计算,随着学习内容增多计算量也越庞大,无法处理多种情况的计算需求。由此,教师应首先按照学生真实生活为其讲解计算的通用原理,然后讲解算理,慢慢引导学生走进算法。让计算教学中“理”和“法”能够建立联系然后学生便能直观了解到算理并在自身理解模式上掌握算法技巧。如在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要培养学生在不同的方法中运用择优意识和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让小学计算内容和生活产生联系增加记忆力。老师可提出“同学们,如果学校为了举办运动会购买了小汽车作为奖品,上午颁发了416个、下午颁发了534个,那么问题1:上午和下午一共颁发出了多少个小汽车呢?;问题2:下午比上午多颁发了多少个汽车呢?”,让学生们对此列出算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充分利用教学工具或是电子屏让学生们能更直观的看到教学演示,如老师:“同学们可以尝试着化零为整列出公式,如400+16和500+34之间的相加可以得出(400+500)+(16+34)”,将繁琐化成简单减低运算难度。老师的教学越是直观,学生越是能具体讲解中感受运算技能带来的便捷性。从而激发了“试一试”“想一想”的学习欲望。如此,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知,也促进了形象思维能力和运算逻辑能力的培养。老师也可以通过作业摸查手段来检验自己的教学工作是否有效且观察教学方法是否有不足,按照当堂课程讲解的数学计算方法,留下一些数学计算作业,检查批改之后让学生可以向老师询问错误的地方,然后重新计算巩固知识点。另外,老师还可以随机抽查学生,为其准备一些拟题准备抽查好让学生能常常记得温故而知新。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示意图
二、强化口算训练,打好计算基础
        口算又被称为心算,是数学课程中一种不用笔算的更省时间的计算模式,计算的精准度和速度主要和学生对于心算的掌握程度有关,按照既定记忆和思维所计算出来的结果。新课程标准内容中明确提出了:所有计算的基础便是口算,也是学生能否掌握和是否掌握计算能力的明显体现。所以教师教学侧重点也应包括口算能力培养。有专家学者曾经做研究统计过,在100名学生中若是笔算非常好的学生他们的口算能力也相对而言很快,整体答题速度也快得多。口算较慢的学生也会因为笔算而消耗更多时间计算。小学生整体调查中发现,如今大多数孩子的口算能力并不及格,不能很好的实现“口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学习目标,对于诸多数字的计算准确性和效率性都受到口算能力不足的牵制,老师应在课程中着重融合此点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解决此学习难点。如在讲解《倍的认识》时主要由此为学生打下数字倍数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让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从而理解倍数的含义。如老师课前可提出“我们在正式上课前玩个拍手游戏吧,听一听老师拍了几下手(老师此时拍三下),同学们回答”“三下”,随后“那这下来听一听,老师拍了几个‘三下’呢?(老师此时拍六下)”“两个三下”,同学们此时便主动让《倍的认识》教学课堂开始了。实际上,《倍的认识》拥有如今总结出的“乘法口诀表”辅助,让学生们的口算速度更加方便,但是若想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倍数在具体题目中的关系,初始认知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口算训练,学生们不仅可渐渐提高计算数值速度,而且对从计算技能可渐渐形成理想计算能力。将倍数的认识、学习和生活事物联系到一起,能引导学生不由自主主动集中注意力,对于自己探究学习来的知识记忆程度更深、范围更广。也能在老师引导下,学会口算中注意力的分配。在课程结束之后,老师在下节课开始前或是当堂课结束时间段,应该准备随堂测试,好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能够融会贯通,所有学生在老师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约五道题或是增加题目,可以由公式计算模式或是选择题皆可。
        三、加强简算教学,既能提高简算速度,又能提高准确率。
        简算教学,在小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简算掌握得好,不仅大幅度提高计算速度,而且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比如,小学阶段,加法的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减法的性质,a-b-c=a-(b+c),乘法交换律axb=bxa,乘法结合律(axb)xc=ax(bxc),乘法分配律(a+b)xc=axc+bxc,这些知识一定让学生真正理解,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既降低了计算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当然,在不同年龄段和学习年级内口算的培养重点也是不同的,在低年级阶段中,口算能力培养重点仅在“20”以内加减计算,100以内的加减和乘法表乘除。而随着年龄增加,口算渐渐的倾向于“万”为单位的不退位加减、整十整百乘除法,在教学中,归纳总结记下常用数据,如“5x2=10”、“125x8=1000”、“25x4=100”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以后,3.14x(r)的固定结果,非常有利于公式运算。老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薄弱点,如新、旧知识能够衔接,计算进位、不进位对比、加减乘除对比等;对计算薄弱的地方,要多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从而弥补学生不足。
        老师也要多进行家访,让学生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态,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家访,和学生家长谈一谈最新新课标学习任务,教育工作对学生的要求,以及要完成的课程学习,让家长和老师一起共同监督孩子的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计算能力对于学生学习数学这门学科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都是非常有好处的。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认知能力及理解能力,为后面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并将数学知识更好的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吴彤.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J].小学生(中旬刊),2021(03):46.
[2]尚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探究[J].新智慧,2021(02):127-128.
[3]张雪燕.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考试周刊,2021(15):8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