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户外游戏场馆”构建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下)   作者:曾淑美
[导读] “户外游戏场馆”是蓝天下的教育场域,既能让幼儿尽情释放天性,又能帮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愉悦身心,

        曾淑美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江口中心幼儿园 福建 莆田351115
        摘要:“户外游戏场馆”是蓝天下的教育场域,既能让幼儿尽情释放天性,又能帮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愉悦身心,实现“美人之美”的自然教育。我园基于“情境性体育游戏”的理念,将户外体育活动中“教与学”统一于“户外场馆游戏之中”,以户外场地为基本空间,师幼共建纯自然生态游戏天地。本文从场域构建、文化构建、活动构建三个层面讨论幼儿园“户外游戏场馆”构建的策略,即协同性策略、适宜性策略、体验性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游戏场馆;策略研究
        我园位于闻名遐迩的著名侨乡江口,矗立于风光旖旎的兴化湾畔、鲤鱼山下。全园占地面积4816平方米,教学楼建筑面积3396平方米,户外场地绿树成荫,小桥流水,山丘草地融于一体,四季果树与时令蔬菜相互映衬,形成了田园风格。为了丰富户外活动内容,拓展园本课程建设,我们开始着力建设“户外游戏场馆”。坚持以户外场地为基本空间,创设以不同游戏项目为主题的纯自然生态游戏天地,实现为幼儿健康发展奠基的生命教育。本文从场域共建、文化共建、活动共建三个层面讨论师幼共建户外游戏场馆的策略——协同性策略、适宜性策略、体验性策略。
        一、场域构建中的协同性策略
        玩沙玩水是幼儿的最爱,玩沙需要的材料有铲子、耙子、水、水桶、木桩、石块、各种植物等;玩水需要的材料有水桶、水枪、雨衣、雨鞋、石头、小棍、小虾、小鱼等。有的幼儿想躲在草房子里,有的幼儿希望在滑梯上玩打野战游戏,还有的幼儿想要在草地上走独木桥,等等。可见,幼儿具有丰富的游戏经验,并充满冒险精神。但是我们需要思考,幼儿期望的冒险体验是否能得到支持?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支持他们的兴趣和冒险需求?
        怎样将童年记忆中的游戏与幼儿期待的游戏在我园的户外活动场地上创设出来?
        首先,我们将原先的小沙池改造成一个近百平方米的大沙池,平坦的草地和大树改造成上下起伏的动感山坡,在园所的北侧重新扩建了种植游戏场馆,增加了植物迷宫、爱心型戏水池以及一组大型户外攀爬墙。其次,利用幼儿园对面的纸箱厂的资源,购买了各种纸箱,制作为各种动物的家;在大家的精心规划下,将高大的盆架子树下规划为生活游戏场馆;例如,大班幼儿对堆放在种植游戏场馆门边的木桩产生好奇,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他们将一块块木桩变成形态各异、或哭或笑的彩色娃娃。我们将户外游戏场馆建设的想法变成现实,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师幼、幼幼对话,合力优化游戏环境,使得户外游戏场馆在动态使用中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二、文化构建中的适宜性策略
        我园的生态文化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促进资源持续利用为基本特征,以“释放儿童的天性”为文化建设核心,以培养自然、运动、成长的儿童为目标,把“自然教育,自由生长”的育人特质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从而实现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幼儿园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幼儿园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教职员工的精神追求中形成的。我园亲自然文化的确立,与户外游戏场馆的建设密切相关。户外体育游戏创设了“在自然中探索、在运动中发展、在探索中成长、在大自然中学习”的机会。对幼儿来说,他们在户外游戏场馆中能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对教师来说,他们能尊重幼儿的自身发展需求,适时提供支持,与幼儿一起成长。构建户外游戏场馆立足于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在尊崇自然、尊重生命、遵循规律的和谐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


        江口中心幼儿园位于风光旖旎的兴化湾畔、鲤鱼山下。侨乡久远的文化积淀,赋予幼儿园特有的文化气息。全园占地面积4876平方米,教学楼建筑面积3396平方米,幼儿园外环境创设充满童趣,攀岩墙、木栈道、小山坡,小桥流水,沙池水池,时令蔬菜、四季花卉、四季水果等。不远处的新前村遍布着葡萄采摘园,居民朴实热情,是一座具有乡情野趣的采摘村。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淳朴的乡风民俗影响着我们的教育实践和思维方式,也凸显出我园自然文化的基因。
        在打造植物迷宫游戏场馆时,我们选择了教学楼北侧的黄花风铃木、龙眼树、假槟榔树等植物进行栽种,这些树木一年四季特别的茂盛。可是南侧的凤凰木每年就那么两三个月有几片叶子,其余时间都是“光秃秃”的,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在师幼的讨论和思维碰撞中,我们觉得是土壤不够、水分不足的缘由,我们给凤凰树每天两次浇水,可是,效果并不尽人意;在师幼共同交流后,我们决定给凤凰木以滴灌来解决其慢慢渗透水分的需求。在滴灌期间,幼儿拔草、施肥,细心“照顾”凤凰木。几个月后,凤凰木叶子不落了,幼儿在凤凰木迷宫里你躲我藏玩游戏。凤凰木树干结实了,我们在这里绑了布秋千,大家轮流在秋千上尽情享受。可见,一方水士养一方人,适合本上文化的幼儿园文化才是最适宜、最具特色的、最有生命力的文化。
        侨乡隔代监护的模式窄化了幼儿的活动空间,加之家长“赢在起跑线上”的意识,使得幼儿的游戏时间大大减少。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城市里,同样也流行于农村。农村的家长也普遍重视孩子的知识学习,不支持幼儿进菜园、爬树木,不理解幼儿园构建的游戏场馆。虽然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户外活动条件,但幼儿探索大白然的机会仍然不足。我园秉承着“释放儿童天性”的教育理念,在户外游戏场馆的创设中既考虑到幼儿能获得更多的自然体验,又考虑到适当冒险,同时我们还把这一理念传递给家长。我们常常看到幼儿走过架在三四个轮胎上的梯子、从山坡上飞奔而下、送快递等游戏场景。虽然偶尔会有小磕小碰,但他们能在活动中感受白己的能力,敢于尝试,收获成功的快乐。
        三、活动构建中的体验性策略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体验方式,并且会在活动中自然地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在活动前提出太多的要求,势必会影幼儿的游戏体验,阻碍他们的发展。例如,动感草坡体验区里有起起伏伏的草坡、上下倾斜的山洞和高高低低的大树。幼儿把轮胎靠在树上,借助轮胎爬上大树,并坐在枝丫上瞭望,接着又从树树杈上直接跳下来。这吋,教师需不需要制定规则,禁止从大树上跳下来?在接下来的观察中,教师发现,有的幼儿借助轮胎爬上大树后,会站在树杈上张望,然后原路下树;有的幼儿尝试爬上大树,没有成功就从树杈上溜下来。回想一下,如果我
        们之前制定好规则,是否会降低幼儿爬树的兴趣?是否限制了能力水平较高的幼儿进一步的冒险?最后环节,教帅与幼儿讨论了爬树行为,共同商讨了爬树的规则:爬时可以借助不同的辅助工具,一个树杈上只能坐一个小朋友,从树上跳下来可以选择跳在草坡的平地处,但平坦处不能有人,要确保安全。可见通过先自由探索后商讨规则的方法,幼儿能够大胆尝试,白主选择适合自已能力水平的游戏方式,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幼儿园“户外游戏场馆”构建的策略》是我园在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课题“幼儿园户外情境性体育游戏的实践与研究,立项批准号是FJJKXB19-594”课题背景下研究的课题成果。构建的三大策略反映了我们对情境教育理论、农村地域资源以及师幼关系的理解与思考。下阶段,我们将持续为课题成果的推广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张艳君,李徽,阳光教育—让幼儿的发展回归自然[A]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探索·反思·超越走向广覆盖、保基本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C]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周德藩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冯淑兰;幼儿园户外体育锻炼实践与探索2016年1月第一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