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下)   作者:郑丽丽
[导读]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
        郑丽丽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双语学校 256300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思维导图的广泛应用为社会以及生活都带来了质的提升,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中是现阶段教学策略的核心探究。本文将针对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研究,帮助学生提升语文阅读能力的同时,扩展记忆思考的思维。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应用
引言
        思维导图已经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思维导图是有效而且高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学习、记忆、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对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来说,思维导图的引入不仅能扩展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加深对语文整本书的阅读记忆。
1整本书阅读和思维导图的概念
1.1整本书阅读的含义
?  自2001年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加大了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政策力度,呼吁学生读完整本书掌握全书脉络,体会语文教学中阅读的意义。整本书阅读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教师带领学生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而是指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与书本、作者、教师一同分析理解书的内容,真情流露的体会书中蕴含的深意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学习读书、读懂书、会读书的阅读素养的关键。
1.2思维导图的含义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同时又很高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现阶段的思维导图已经由最开始简单的记笔记方法晋升发展为一种简单、有效、缜密的思维工具,它能够调动大脑的逻辑、想象、创新来发掘人的记忆蕴藏的潜能,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方式。
2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整本书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是语文教师的教学难点之一。据调查显示,超过70%左右的初中学生在面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时不能够完整的阅读,造成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存在三点:学生主观意识的逃避,面对过多文字的阅读选择性跳跃式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当学生遇到理解难度颇高的书籍时,没有阅读技巧逐字逐句的阅读导致越读出现的问题越多、理解的偏差越来越大;学生对阅读本身没有兴趣,因为潜意识里对整本书阅读的印象不深刻,没有体会到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进而失去了阅读兴趣。然而,若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能够运用思维导图来分析理解,便能简化初中阶段学生阅读理解的难度。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体现在:思维导图能够将整本书阅读的复杂内容与问题清晰立体化,能够将分散性的片段串联在一起贯彻全文,能够锻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凭借自己的思考与整理,将语言转换成图文构建清晰的逻辑思维理解阅读。教师应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对书本进行理解,感受源自整本书阅读的乐趣与魅力,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积极性。


3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绘制思维导图
        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阅读时,应先帮助学生理清基本大纲,将阅读内容的大体框架以板书或图片的形式传递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根据板书中的提示进行简单的思维导图绘制,比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将思维导图的主要部分:标题与作者、文章结构组成、主题思想等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板书与自己的理解设计绘制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用圆圈或方块的方式塑造思维板块,不限制学生的思考与创新,在完成前期思维导图绘制的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理解与兴趣。
3.2细化思维导图
        在基本的思维导图结构绘制成功后,教师应带领学生捕捉文中的要点与细节,在掌握通篇的条件下,让学生对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填充,比如,在结构的部分由学生已知晓的分布细化到每一层的中心主旨,由人物形象的分析细化到人物在文中所起到的作用,在主题思想中细化作者除了表达文中含义外还想要向人们社会传达一种什么样的理念。经过多方面的分析细化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蕴含的内容也将丰富化、细致化,对加深学生文章理解程度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3完善思维导图
??当教师引领学生从绘制思维导图板块再到细化填充思维导图后,教师应进行阅读教学的最后一步完善思维导图。所谓完善思维导图,就是教师在知识讲解完毕后,带领学生回顾通篇,从文章开端开始捋顺直到文章结尾。一方面是为了加深巩固学生的阅读记忆、通过问题回顾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另一方面,则是锻炼学生对思维导图这一阅读模式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文章脉络的梳理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并对学到的知识与内容加以深化。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在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整体把握能力。最后一步完善思维导图的进行则是培养学生对阅读整体把握的基础,思维导图的完善不仅能让学生完全理解阅读,更能帮助学生结合相关知识形成属于自己的对阅读理解的完整系统框架,对日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也打下了优良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对知识的掌握、对自主学习的认知。思维导图不仅作为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还是激发人类大脑潜力的钥匙。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合理有效的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也是教师应不断完善创新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董俊.  信息化时代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9(12)
[2]整本书阅读理念下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中的引介[J]. 李鑫.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9(05)
[3]施云锋.  巧借名著导读推进整本书阅读[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9(23)
[4]宋丽娟.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三步走”策略[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9(06)
注: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自筹课题“基于文本特质的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YC2019429)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