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娜
山东省滕州市北辛街道北坛小学 山东省滕州市 277599
【摘要】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及教学模式都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应充分体现多元化教学的优势,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本文对小学语文教育特点进行了分析,探索了实施多元化教学的实践性和有效性,旨在构建小学语文魅力课堂,实现教育效能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魅力课堂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以基础知识为主,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及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形式难以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教授学生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应对小学语文教学特点进行分析,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而构建小学语文魅力课堂,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小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缺乏相关的学习经验。学习的过程是认知与经验协同发展并互相促进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看其是连续性前进的,并非互相割裂的。现代语文教育强调各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整个学习过程的联系性,同时强调不同知识之间的重组和构建。很多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学会新知识、忘掉旧知识”的问题,这正是教学缺乏连续性造成的。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要求教师为学生设立更加明确的教学目标,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在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中不断前进,既要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又要让学生不断进行感悟和探索。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需要以不同单元主题为核心,科学严谨地划分教学内容,既要突出不同单元的主题特色,又要合理运用教材,进行知识点的衔接。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既要采用创造性教学方式,利用教材加深学生对单元内容的印象和理解,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信息反馈情况,为下一单元的主题资源设定做好准备。由于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在各单元的模块设计上教师应避免按照统一的标准,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及整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引导学生了解更多课外内容,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语文文化、拓展语文视野。另外,小学语文教师也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运用语文知识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方面的语文实践提高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分析
21世纪,社会发展迅速,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从长远来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未来的人才成长需求。学校及教师只有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才能为社会培养全面型人才。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一些教师习惯采取应试教育模式,只关注学生的成绩,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应让学生的学习更具启发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维度,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原则
1.提高学生的语文联想能力语文联想能力是人们看到某个具体语文场景或者问题时,根据自身的思考能力进行的纵向、横向的想象延伸,从而通过眼前的事物或条件找到其他事物与条件,这也是构成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学生一味地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语文学习,会形成思维惯性,难以实现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语文联想能力就是要让学生打破思想的桎梏,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了解和理解运用语文知识过程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同时,学生能够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形成创造性思维模式,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2.培养学生的语文灵活性思维
语文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和社会性,传统教学模式会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在同一框架内,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但在运用时会受到思维限制,难以灵活运用。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必然是多元化的,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思维受到限制。教师应调动学生的灵活性思维,通过多角度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不应框定在考试范围内,而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如果有足够灵活的思维和思路,就可以及时转化自身知识,将所学基础知识作为支撑点,根据支撑点不断延伸自身思维。
3.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在小学阶段占据着重要地位,大部分学生表示语文学习难度较大,缺乏探索语文的兴趣。传统教学中,教师开展反复机械的练习,消耗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行探索问题。要想将学生培养成会独立思考、主动学习深入探索知识的人才,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主观能动性的推动下不断探索,从而使学生实现全面成长。
体策略
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1.紧扣课程标准,研读教材深层次内容
教材是小学语文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但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教学,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帮助学生以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技巧,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认识不同语文知识之间的差异。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制订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并对各类教学资源进行归纳与总结,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学生消除情感隔阂,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学生身上获得更多学习信息反馈,再根据学生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其次,教师要针对语文教材中独立主题的单元进行模块性整合,将重复度较高的内容进行标记,引导学生到相关生活化场景中进行对话练习,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教师应将两个主题内容不同的单元进行创造性整合,通过对话延展实现重点内容的衔接,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促进其语文综合能力的快速提升。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重点内容来创设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对不同的语文知识进行融合。
2.整合语文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范围
当今社会多元文化交织,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类电子产品,因此教师应与时俱进,基于学生特点来调整小学语文教学方案,同时要注重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喜好来拓展语文学习范围。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构思,将本节课的内容绘制成相应的图表,标明其中的重点和难点,然后为学生进行讲解。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突显教学重点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
综上所述,小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阶段,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成长规律,为学生制订高效的教学路径,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同时教师也应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情境中,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同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而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严发财.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学周刊,2020(04):70.
[2]艾生杰.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小学语文教学分析[J].亚太教育,2020(02):57.
[3]陈永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0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