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立德树人教育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下)   作者:张彩连
[导读] 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有了新的要求

        张彩连
        广东省高州市泗水镇林丰小学。525249
        摘要: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有了新的要求,学科教育不应单一强调向学生灌输知识内容,更应从学生思想道德、能力素质、人文精神培养出发使学生得到全方位拓展提升。其中,立德树人教育与语文学科教育的融合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需要教师展开深入的探究使立德树人教育的作用效果得到全面发挥。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立德树人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为立德树人教育深入渗透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立德树人;意义;策略
前言
        德育教育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德育教育的实施开展将能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维导向,更有利于学生后续学习与发展。立德树人教育作为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与小学语文学科中进行融合渗透时需要把握语文学科教学重点,找准与学科教育适合的衔接点这样才能在语文知识内容完整向学生呈现的同时实现学生精神素养、能力素质和文化修养的培养。
一、立德树人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意义
1.1满足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科教育要求
        过去的小学语文教育更加偏向于应试化教育,即围绕着教学大纲要求展开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虽能确保学生整体文化素质达到教育预期要求,但统一化的教育将会导致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难以得到体现,并且在过去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只是具备考试答题技巧,并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新时代背景下人才的能力、思想将具有极高价值,这要求在各阶段教育中应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使学生的精神、能力、文化得到共同提升。立德树人教育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则能从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层面展开对学生的培养教学,进一步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
1.2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和思维体系构建的重要阶段,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避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立德树人教育与小学学科间有着密切的契合点,在语文学科教育中教师能够将传统文化思想、优良的道德品质以语文教育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对学生语文能力素质进行培养的同时立德树人教育内容也将得到有效传递。另一方面,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获取知识时更多的是以兴趣为导向,而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本土语言学科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将具有较强的主动性,教师所传授的学习习惯和行为准则内容也更利于学生所接受。
1.3为语文教学提供新路径
        立德树人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意义还体现在为语文教学提供新的路径和方法上。新课改以来小学阶段的学科教育方向发生了极大转变,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仍然会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使得新课改教育及要求难以得到贯彻落实。而在立德树人教育的渗透下教师将能在学科教育中穿插一些德育小故事、话题讨论等环节,让学生从德育问题出发展开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在学习古诗词、文言文故事时教师也可以从立德树人角度出发进行分析讲解,将古人优秀的道德品质、精神思想传递给学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质和思想道德。


二、立德树人教育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策略
2.1创设教学情景,促进德育思想完整呈现
        创设教学情景是现阶段教育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合理的教学场景将能引导学生展开对知识内容的深度学习。因此,在立德树人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渗透中也应通过创设教学情景的方式,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元的教学内容。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课文学习中教师可以就井冈山革命时期红军艰苦的生活环境为背景来创设教学情景,在环境氛围的渲染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革命先驱在艰苦朴素环境下仍然积极为民解难的优秀品质。当学生身处于教学情景之中时会更容易理解到课文中的思想表达,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背景向学生讲述红军飞夺泸定桥、长征的故事让学生深入去学习革命先烈坚韧不拔、不怕牺牲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起崇高的精神理想。
2.2引入互动讨论环节,实现德育教育高效开展
        立德树人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并不是要求教师将立德树人以知识点内容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更多的是通过德育思想与语文学科教育的融合使学生从实践应用中掌握到德育思想的精神内涵。这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引入一定的讨论环节,让学生从交流互动中正确表达和有效吸收德育思想。例如,在“注意说话时的语气”口语交际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展开对如何说话进行探究,一方面告诉学生说话时尊称、敬语的正确表达方式,避免学生在今后的交谈中闹笑话。另一方面则应上升到德育思想角度,向学生讲述关于名家先贤交流对话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到说话过程中的语气、思想表达,并且还应让学生规范化自己的言行避免在平时对话中出现粗鄙言论。进一步的,再开展课堂交流活动,让学生活学活用从相互之间的对话交流中去实践应用,使立德树人教育效果得到充分发挥。
2.3树立道德榜样,引导学生践行德育思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树立好良好的榜样作用,只有在教师“言行一致”地遵守德育思想内容下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才能得到全面呈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思想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可以说教师“怎么教”,学生就会“怎么做”,当教师要求学生应遵从古人先贤的道德品质努力学习、勤于反思而自身却消极工作面对学生的问题与疑惑不给予解答,这将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愿去落实实践德育思想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好标榜作用,以身作则向学生展现言行思想的正确表达,并且无论是在教学过程还是在课余时间中都应按照立德树人教育要求去约束自己,通过自身的行为去感染和带动学生,引导学生去践行德育思想。
总结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新时代背景下语文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德育教育的渗透下会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并为语文教学工作开展提供新的路径。立德树人教育的有效应用需通过创设教学情景、积极开展德育互动交流及树立好道德榜样的方式才能进一步实现。
参考文献
[1] 马天骄.语文教学渗透德育 巧妙落实“立德树人”——小学语文教学德育的渗透策略[J].新课程(教研版),2020(43).
[2] 张传淑.渗透法制 立德树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之我见[J].读与写(上,下旬),2018(36).
[3] 李鑫.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的思考[J].真情,20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