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下)   作者:严伟军
[导读] 小学语文是人文性较强的学科,也是小学教学中的基础性学科。

        严伟军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范家镇中心小学   陕西渭南   715100
        摘要:小学语文是人文性较强的学科,也是小学教学中的基础性学科。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的萌芽时期,如果能够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找出思维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对小学语文高效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教学实际从多个方面提出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将核心素养导入课堂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转变教学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样一种思路下,小学语文课堂面临着空间的扩展和内容的延伸,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突破和挑战。
2 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观念相对陈旧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落,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停留于理论知识层面和表面化的内容,教学方式单一,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效率。加上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比较关注基础内容的教学,过分注重对作业的要求,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引导,导致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难以得到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在教师传统教学观念的引导下受到影响。部分教师无法熟练地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导致学生很难有机会接触到优质的教学资源,学生的眼界和思维能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失去了锻炼的机会,这也或多或少导致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理想。
        2.2 主动探究意识弱
        从教学方法上进行分析,教师需要尝试教学的不断突破,试图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并以此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以及探究精神。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实践性的教学策略却是有待提高的,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比较全面地将教学工作落到实处,收获教学实效。
        2.3 说教内容高频化
        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内容比较死板,理论内容大于实践,结论教学多于过程教学,学生很难在此过程中领略到语文学习的真正意义,也无法建立起理论和实践的关联。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的很多内容与现实生活有关,尤其是在新课改以后,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方面增加了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如果学生不能从实践的角度开展学习,那么这些课本内容仅浮于知识的层面,很难让学生对其产生更为深入的理解。说教式的授课会降低学生接触更多知识的可能性,也降低了其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对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很不利。
3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3.1 契合课改要求,转变教学模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有必要结合不同的教学素材穿插教学文本,给予学生特定的思维训练,从而在教师设计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中,帮助学生认识到思维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并在教师的进一步引导探究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开展教学前,教师可以先结合教学素材进行分析,将课文分成不同部分,在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分析后发现,目前的小学语文课文大致可以分为常识性和文艺性两个部分。其中常识性课文中有说明文、科学小品等,文艺性课文包含诗歌、小说等,二者类型不同,思维也存在差异。

针对前者,由于都是结合客观事物体验的素材,教师则可以结合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组织学生结合课文深入探究,从而在多种素材的支撑下,帮助学生充分体会到文本中包含的思维体系;针对后者,教师则可以适当穿插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文本的素材,并在进一步探究中体会到文本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转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2 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给学生在课堂上留足讲和做的机会,并且充分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同时教学工作的开展往往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特别强调教学的过程,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思考、操作并且解决问题。对此,教师给学生在语文教学课堂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实际教学中,笔者也特别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但最终的教学效果样样都不理想,问题出在哪里呢?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课堂内容的教学时间发生冲突,究竟应该怎样处理好两者关系,也成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3.3 引入对比素材,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对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进行筛选与理解的能力,拥有这一能力的学生可以通过多个不同时期或者不同民族文学作品的鉴赏,分析出其文化风俗的差异,感受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层次内容。为了实现这一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给学生展示不同时代背景或者文化背景下的作品,使学生探究其内部所蕴含的文化内容,增强学生的文化筛选表征能力。当学生可以有效地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度分析时,学生的文化素养也就能获得提升,学生也能更好地对在文字中所蕴含文化的解析,实现文化视野的拓展。例如,在进行《羿射九日》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拓展文章的内容,为学生展现古人对太阳的认识,引导学生对羿射九日的行为进行评价。教师在本课的教学中,还可以拓展《西游记》的内容,引导学生对孙悟空的形象进行评析,让学生尝试描述孙悟空的形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结合西游记的创作文化背景,使学生尝试着理解孙悟空所代表的一种精神,让学生体会孙悟空这一形象的文化价值。
        3.4 丰富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首先,注重阅读活动从课上到课下的延伸,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推荐书籍或其他阅读内容,一方面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使之拥有多维度的知识吸收途径;另一方面,也方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时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在更好地理解文本的过程中,也增强个人语感。其次,教师也要注意在课堂上积极为学生营造思考环境,特别是在古诗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缺乏这样的环境,学生很难理解古诗文当中的韵味,感受不到作者赋予文字当中的真情实感和家国情怀,这意味着教师在进行此部分教学时,要将背景解读置于重要的位置,这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才会有所提升。比如,在学习到《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时,一棵树的形象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作者还在文章当中表达了这样一种主题:树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保护树木,相当于爱护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保护我们所能拥有的生活。为了达到更为理想的传播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表演情景剧,并在表演的过程中传达个人的情感和观念,对原有的课文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和丰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社会对人才成长和发展提出的要求,也是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关键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进行分析,主动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今后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敏.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0(02):13.
[2] 杨艳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J].中华少年,2020(05):88+90.
[3] 李玉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J].中华少年,2020(06):106+109.
[4] 罗本玲.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20(06):47-48.
[5] 李中华.关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11):43-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