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快乐教学,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下)   作者:黄经涛
[导读] 在人类的幼年时期,如果对于一件事物较为感兴趣,那么在针对这一事物进行学习时,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黄经涛
        望谟县昂武镇渡邑小学 552300
        摘要:在人类的幼年时期,如果对于一件事物较为感兴趣,那么在针对这一事物进行学习时,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于教学手段的有效应用,能够为学生打造出一个快乐课堂,使学生乐于记性学习,以保障教学效果的高效性。本文主要针对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学教学,数学课堂

引言: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于教学手段的有效应用,能够使学生快乐地进行数学学习,避免了对生由于学习过程过于枯燥,因此对于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的情况出现,使快乐课堂能够得到完美的打造,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
一、进行趣味导入的运用
        在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想要使学生乐于进行数学学习,那么就必须要使学生对于进行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这是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年龄较小,是非观尚且没有得到良好地建设,因此很多学生在进行学科学习时,仅仅凭借自己的兴趣进行学习,如果他们对于学习内容不感兴趣,那么就不会产生进行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导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有效地调动,进而产生进行学习的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年龄较小,因此,非常喜欢如童话、神话一类的故事,教师就可以在进行课堂导入的过程中,通过童话故事,为学生完成课堂导入,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造快乐课堂。
        例如,在教师进行小学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一个故事:“小羊住在大森林里,她家与苹果园之间隔着一条大河,有一天,小羊背了15个苹果准备过河,但是河水太急了,小羊上岸后,发现自己背上只剩下6个苹果,心里非常伤心,不由得大哭起来,他的好朋友小花猫听到她哭了,决定去帮小羊把丢掉的苹果找回来,但是,小羊也不知道自己究竟丢了多少个苹果,你能告诉小花猫,小羊丢了几个苹果吗?”在这样的课堂导入中,教师以学生最喜欢的童话故事为课堂导入的线索,小学生们通过听故事的方式完成了对于课程的导入,一些小学生已经急匆匆地列出了算式“15-6”,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进行了极大地提升,使学生愿意进行数学课程的学习,完成了对于数学课堂的有效构建[1]。
二、针对趣味游戏进行运用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但是传统的教学过程经常会将孩子的这种天性进行压抑,孩子有怎么会愿意进行学习呢?因此,如果想要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就可以通过恰当的教学手段的应用,将学生的天性进行释放,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课堂参与度,并且能够使学生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对于知识点的联系与掌握,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为学生打造出一个快乐的课堂[2]。
        例如,在教师进行五年级课程《因数与倍数》的教学时,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拍数字”的游戏。教师可以使学生以蛇形的方式进行编号,并将号卡粘贴在自己的衣服上。然后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一个数字,属于这个数字倍数的学生,就要站起身拍一下手。例如,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数字“5”,那么身上粘贴“5”、“10”、“15”……数字的学生就要拍站起来拍手,如果有学生出现了漏拍或是错拍的情况,就要上台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通过这样的游戏,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很多学生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多媒体,生怕自己拍错了。而教师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完成了对于知识点的有效训练,使学生通过一种非常快乐地方式完成了对于课程的学习,达成了对于快乐课堂的构建,提升了学生学习效率。
三、进行信息技术的运用
        当前,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对于信息技术进行了有效应用。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都能发现由于信息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对于小学生起到关于视觉、听觉层面的刺激,因此,很多小学生在教师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都会全神贯注地进行观看。因此,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想要完成对于高效课堂的打造,就可以针对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应用。
        例如,在教师进行人教版四年级《三角形》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如果是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完成“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一公式的记忆,难以针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有效构建,如果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的方式进行实践,有可能会浪费很多纸张,还可能会制造很多碎纸屑。因此,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教师的演示,进而通过观看的方式完成对于这一定义的有效记忆。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教学变得更加轻松、生动,使学生通过最直观的视觉理解方式完成了对于课程的有效学习。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于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效构建,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使学生更乐于进行数学学习。另外,通过对于教学手段的有效应用,能够使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轻松快乐地进行学习,使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章颖. 向40分钟要效率——浅谈如何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J]. 考试周刊, 2016, 000(011):72-72.
[2]叶晓英. 如何利用"快乐","高效"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J]. 读与写(上,下旬), 2018, 015(001):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