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祥凤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小学 250109
摘要:在促进小学生开展各类数学教学活动时,广大教师需要有效帮助学生,确保小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核心,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效地应用重要的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游戏教学法,全面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切实发挥学生教学主体作用,促进游戏教学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有效激活全部的教育资源,真正让小学生实现积极主动的深入学习各类数学知识。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数学教学;寓教于乐
对于年龄较低、智力水平尚处于发育时期的广大小学生来说,数学教学活动的严谨性特点和逻辑性特点让他们觉得特别乏味和枯燥,导致在开展数学学习时难以全身心有效投入到其中,造成降低了课堂的时效性情况,切实增加了教师的实际教学负担。因此,选取游戏教学法的方式,利用寓教于乐的基本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目标有效导入到课堂里面,促进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
1全面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
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广大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兴趣对于广大学生学习过程的激励作用。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时,广大教师应该采取游戏教学法的方式,切实带领广大学生完成数学游戏。同时,切实考虑到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内容特点,广大教师在实施教学时,不需特别纠结题目过难情况导致学生难以有效理解,而应高度关注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完成高效数学学习的科学启蒙。广大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各类教材内容,合理设计课程,不断添加游戏环节,切实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例如,在开展位置与方向的实际教学时,广大教师能够按照本节课实际所学习掌握的东、南、西、北等四个基本方向,具体设计游戏活动。广大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纸上完成绘画,确保学生将自己特别喜欢的各类场所,如动物园类型、博物馆类型、游乐场类型等有效画下来。随后,广大教师切实帮助学生在教室内部的空地上专门画出一片“旅游区域”,要求学生将上述画对应贴在教室的空地位置上。采取这样的游戏活动,确保学生不仅可以切实感受到实践动手参与的丰富乐趣,而且有效将自己所掌握的位置与方向等各类知识合理运用到游戏里面,促进学习过程具有趣味化且高效的特点。在实际游戏环节里面,学生可以实现主动、积极的有效参与学习过程,确保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充分运用各类数学知识的场所。
2切实发挥学生教学主体作用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广大教师必须认识到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的实际体验特别重要。只有切实让学生在有效参与游戏、学习的实际过程中,全面发挥自主性特点,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强烈快乐,确保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掌握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另外,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始终扮演讲授者的具体角色。而在开展听讲的具体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度欠缺,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核心主体作用。开展游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不断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过程,在开展师生、生生的沟通互动里面切实参与游戏,真正感受数学课程学习乐趣。广大教师在开展设计游戏内容过程中,高度关注教师的具体作用,合理提供满足学生学习要求的学习条件,为学生积极营造轻松良好的学习环境。
例如,七巧板作为小学数学课程的关键学习工具,广大教师在向学生系统介绍三角形方面以及平行四边形方面时都能够具体用到。广大教师在向学生不断传授面积的具体概念时,学生通常混淆弄错其与周长的区别。广大教师应该采取七巧板这一有效工具,不断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拼图,利用拼图实现创造不同面积的几何图形,真正让学生在通过眼睛切实感受面积大小情况、拼图增减图形面积情况,掌握面积与周长属于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在主动参与数学游戏的实际过程中,广大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强烈趣味,真正将参与游戏的愉悦情绪不断拓展到数学学习过程中,实现学习自主性特点与趣味性特点都大大提升。
3促进游戏教学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应有效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教学活动,切实引导学生在全面参与数学游戏过程中提升积极性,不断引导学生促进交流与沟通。广大教师能够在有效设计游戏的实际过程中,高度关注小组内部的有效分配,切实调节小组之间的具体关系,实现让学生按照小组为单位实施游戏竞赛。因此,游戏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实现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确保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全面感受到数学学习带来的强烈趣味,不断带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加强自我,实现学生数学理解水平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促进小学生开展各类数学教学活动时,广大教师需要有效帮助学生,确保小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核心,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效地应用重要的游戏教学法,通过这种基本方式,切实激活全部的教育资源,真正让小学生实现积极主动的深入学习各类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陈东荣.小学数学课堂游戏化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2).87.
[2] 徐利丽.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5,(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