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数学探究力培养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下)   作者:邓召满
[导读] 在小学的数学教育中,农村小学的教学理念还是着重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邓召满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发耳镇箐尾小学  553017
        摘要:在小学的数学教育中,农村小学的教学理念还是着重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过度的依赖教师,导致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知识的拓展意识不强,学生接受的知识内容,并没有得到很好地理解,学习知识的重要体现就是能够自主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其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形成,可以帮助学生本身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空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探究力;培养实践
        引言: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在改变自己本身的教学方式下,引导学生积极的学习,在丰富的学习方式下,进行知识内容的熟知,掌握学习的技巧,在探究能力上得到提升,通过学生学习经验的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一、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
(一)生活情境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在生活中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内容,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知识就在生活中,提高数学知识的直观性。例如,在人教版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中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让同学感受在生活中买东西的情况。进行生活情境的设计:小明和小花在放学后,由于想要去买一些资料,就走到书店挑选书籍,在买书的过程中,小明和小花算了一下自己手中的钱,能不能够买书的,其中,小明手中一共有30元钱。小花的手中有35元钱,问小明和小花一共有多少钱?在这种贴合学生生活的情境,能过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知识的主动性。
(二)质疑式情境
        小学生对学习知识充满着渴望,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是充满着好奇心,对于新鲜的事物总是想着去体验,这种的学习状态可以很好的利用到,教师可以将学生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情境的引入。例如,在教学《克和千克》时,教师可以将一包500克食品拿在自己的手上,说出这包食品的重量是0.5千克,这是学生就会质疑老师说:这包食品是500克,不是0.5千克。这是老师就可以引入教学的内容上,将克与千克的换算传授给学生,在学生质疑中,合理的将知识点引入到课堂上,同时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对知识的探究意识。
(三)对比式情境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知识点相似的教学内容进行相比较。突出知识点的相似之处,和知识内容的不同之处,可以使学生感受知识的变幻莫测。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可以将两种形状的面积公式进行相对应的比较,让学生发现其中的不同之处,学生就会知道,正方形的四个边是相等的,而长方形是两个边相等,另两个边相等。

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内容,这样的知识会常常出现在脑海中,形成学生对比了解知识的意识。
二、进行自主探究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根据自己学习知识的内容,进行问题的研究,同时,教师也应该进行相对应得指导,帮助学习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知识探究,让学生认识知识内容,深刻的理解知识内容,通过学生的经验积累,掌握知识的重要内容。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生活中的物品进行举例和设置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计算物品的面积。
三、认识问题的意识
        在学习数学中,主要是解决数学问题,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在数学知识中,主要是针对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可以增加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可以根据问题进行探究。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让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平行四边形可以进行什么样的图形来计算面积?在进行转换之后,是由哪几种图形来组成的?在学生知道问题的原因时,就会了解到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用那几种面积的公式进行计算,在探究问题中进行提升。
四、增强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操作实践,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实践,可以让知识更加的牢固,更加直观的了解数学知识,在动手实践中得到探究的真相。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量角器进行平行四边形内角的度量,这样得出的结果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的认知平行四边形相对的内角是相同的。这样的动手实践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
五、增强学生的探索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做题的经验进行对知识问题的解决,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建立起学生的知识网络,例如,在学习乘法的计算中,25×8的简便算法是什么?这时学生就会直接进行乘法的计算方式,在学生计算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出5×5×8,在学生进行两种问题的计算时,学生就会马上的意识到,这样的拆分可以更加快速的得到问题的答案,在遇到相同的问题时,学生的思维方式就会得到有效的引导,增强了学生探索思维能力。
结束语:由此可见,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道路上,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当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能力,同时也应该创设有趣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的进行探索知识,利用探索知识的有趣性,鼓励学生对于问题的思维拓展,帮助学生奠定牢固的基石,在学习知识,探索知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单春艳. 小学教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以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为例[D]. 南京师范大学.
        [2]杨燕英. 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技能培养策略探究[J]. 青春岁月:学术版, 2015(3):1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