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下)   作者:陈纯
[导读]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当中,教师最注重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陈纯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215125
        摘要:在小学的数学教学当中,教师最注重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能够为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生活情境教学法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的学习乐趣。
        关键词:生活情境教学;小学数学;应用研究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再只是一味的关心学生的成绩,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及时更改自己的教学观念,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一、在导入环节增添生活情境-
        为了能够增强学生的代入感,教师需要在导入环节就适当的增添生活情境,给学生营造一个合适的学习氛围。导入一直以来都是教学开展的重点环节,良好的导入能够让学生更好的集中自己的思维,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来,教师在导入环节增添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掌握学习内容[1]。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活中运用到圆柱和圆锥的场面,让学生对这两种物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个时候学生会对圆柱和圆锥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了了解更多,学生在之后的讲解过程中会格外认真的听讲,这就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二、在教学过程中增添生活情境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有很多专业的名词学生在理解起来的时候都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一定要运用适当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从根本上学会数学[2]。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面积的变化”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在一般的教学环节中,教师都是采用书面教学的方式,也就是针对书本上的内容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这样的讲解方式属于直观性教学,这种直观性教学的最大的优点就是学生能够直接性的了解到重点知识,但是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能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和观点,这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如果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就可以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拿本节课举例,教师可以将课堂转移到操场中,让学生关注操场上影子的变化,比如,在早上的时候,阳光照射下来覆盖在操场上的面积需要学生进行记录,然后再让学生观察中午时阳光覆盖在操场上的面积,这两个面积的变化就是学生需要计算的重点。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十分的感兴趣,在传统的教学当中,学生一定接触不到这样的教学方式,因此这种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是十分新颖的,学生对任何新颖的教学方法都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他们的学习效率才能得到一定的提升,进而使学生的数学水平得到提升。
        三、在提问环节中增添生活情境
        数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提问,教师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也能够让教师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提问是课堂上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这个环节。但是突兀的提问不仅不会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还会对学生的理解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教师的提问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在提问过程中增添生活情境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将问题设置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形式[3]。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统计与可能性”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提问过程中增添生活情境,一般来说,教师的提问都是针对教学内容的,但是教师可以适当的改变自己的提问形式,比如将提问变成:“在生活中大家是否运用过统计或者是可能性吗?又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形式呢?”这样的问题能够带动大家进行思考,使学生的关注点集中在问题当中,结合生活实际的提问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联想到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四、在实践操作中增添生活情境
        情境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教师一定要把握住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在实践操作中增添一定的生活情境。实践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实践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真实性,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教学活动中多进行几次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与正方体”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动手实践,在书本课后的附录中,一般都会有让学生动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环节,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这个环节,不能使这个环节被忽略。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加快自己的讲课进度,会忽略一些让学生实践的机会,但是这些机会正是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的动机,忽略这些步骤只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对他们的理解起不到任何的助推作用,由此可见实践的重要性。在本节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动手的步骤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这两种物体,对后续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的高年级阶段,教师的教学目标就不应该再是提高学生的成绩了,而应当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从各个角度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高年级的学习不仅是为了当下的学习,还要为初中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也让学生们更加热爱数学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覃雅芳.情境教学法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效率的作用及其策略[J].中华少年,2018(36):194.
[2]王健.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6):120.
[3]王登权.合理应用情境教学法,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J].中华辞赋,2018(12):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