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主题图辅助小学高段数学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下)   作者:马薇笑
[导读] 数学这门学科的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抽象性,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数学的思维能力也受到年龄的限制

        马薇笑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215125
        摘要:数学这门学科的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抽象性,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数学的思维能力也受到年龄的限制。刚进入到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习后,数学教材内容难度明显升级,需要大量运用到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利用主题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将数学知识点更为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赋予晦涩难懂的知识一丝生命力与活力,同时这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学课的学习当中。本文就如何利用主题图辅助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主题图;小学数学;策略
        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小学数学新课标也随之提出了新要求。小学数学教育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充分适应学生的学习情况。于是就出现了主题图这种教学辅助新方法。小学数学老师将主题图这一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到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过程中,这可以使学生们增强对数学的兴趣,拉进他们与数学这门学科之间的距离,并降低他们对于数学的恐惧感,还能够让学生能够为直观地了解到数学理论。另外,由于很多主题图的内容都与生活密切相关,这也能让学生们认识到数学是不但不脱离现实,并且还可以为社会生活所服务的。所以教师应整合一切教学资源,科学适当的利用好主题图这一教学方法。
一、借助主题图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充分证实了兴趣在学习过程当中的重要性。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以及新课标理论的不断深入发展。这使传统的教学理念有所变化。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通常数学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大多采用老师进行单方向对数学知识进行输出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大多在被动下接受知识,不过,这也是难以避免的现象。因为当时的教科书上对于数学理论的表达仅限于文字描述,而教师又不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只能对数学理论知识进行口头描述,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没有任何作用。随着新课标要求的提出学生中心论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追捧,所以教师应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起来,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主题图的教学方法正好解决这一问题,小学生相对于文字来说,会对图片更为敏感,如果用相关图片来解释某一数学概念的话会让他们更加容易接受,也更加容易理解。当前,数学教材中本身就已有一部分主题图的形式,教师可根据教材中内容就主题图的内容进行延伸。这样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过程中,这也有利于学生发挥他们课堂的主体地位。
        如在进行《小数的性质和意义》这一课时,很多同学由于刚学完多边形的面积对图片的敏感程度会比较强大,突然开始进行数字的学习会有一些不适应甚至会产生抗拒的心理。此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其主题图的教学方法,将教材中的有关小数的概念和意义问题转化为图片的形式,比如可以选择多张图片,分别为卡通数字1000、100.0、10.00、1.000,跟学生说明小数点处于不同位置会对数字产生巨大的影响,帮助学生们理解小数含义,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对于这一部分知识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


        二、借助主题图来解决数学中难点问题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数学知识难度明显提高,教师在进行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将主题图的教学方法利用起来。教师可以尽量选取贴近生活的主题图,这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中将特别难懂的知识,以贴近生活的图片展现给大家,从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也要在符合数学教学新理念的前提下,深度挖掘教材内容上的知识,合理科学地运用主题图讲解中难点,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针对性,又让学生在主题图中明确,这是这一阶段教学内容的难点,让大家提高注意力,努力学习这一部分知识,这样会使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增强,从而帮助学生认清哪一部分是数学知识的难点,并帮助他们突破难点问题。
        比如在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一部分讲解时,小数的乘除本身就作为小学五年级上半学期教学的难题,很多同学没有办法理解,其中的运算规则书本上,对于这部分的讲解也偏文字性,描述多一些。此时,教师就要准备相关主题图出来,如教师准备西瓜夏天和冬天不同价格的图片,并让学生计算在夏天买两斤西瓜和在冬天买两斤西瓜的有多大的差额,再准备西瓜单价x2的图片,带领同学们分析小数乘除运算之间的规则和方法。让学生们在贴近生活的图片中理解这部分知识,这有利于课程的顺利开展。
        三、借助主题图来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当小学生进入到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习后,教材的内容开始逐步由多样化的图片的形式开始转变为文字形式,这就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限制,因为教材内容的知识,本来就比较困难,相对于之前的知识,而这一时期又要求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抽象空间能力要逐步提高。学生在刚刚结束这类文字题目时可能会有些不适应,所以教师要结合这一年级的学生特点和认知规律,帮助他们把文字信息转化为图片的形式辅助学生进行理解,让学生在题目中找到具体的要求,从而来找到解答题目的办法,最后是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比如在进行五年级下学期的《球的反弹高度》这一课时,由于这部分内容需要训练到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如果教师仅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的话,学生没有办法对画面进行想象,这不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教师在讲球的反弹时,应准备不同的图片,如球从50cm高的位置落下的反弹图片、从1m高的位置落下反弹的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球的反弹的动态知识,从而帮助学生们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有利于为下一节分数加法和减法课程做铺垫。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育面对的是特殊群体,这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需要结合新课标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主动求变,将主题图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使他们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一定水平地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碧瑶,田春艳,李利芳.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在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23):136-138.
[2]顾立军.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引教作用的挖掘和利用[J].教学与管理,2020(11):51-53.
[3]吴立宝,江楠.小学数学教科书主题图的功能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3208:2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