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向东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童家镇中心小学641507
摘要:随着教育现代化发展,现代教育对教学活动的高效性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新教改明确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活动,因此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形式应当以学生为本,采用科学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标,方能体现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就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途径展开了探究,并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实施途径;教学策略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影响,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习惯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仅无视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权,以约束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基于此,在新教改发展背景下,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注重因材施教,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以此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1、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通过教学活动的调查与研究,我们发现教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放松学习压力,能够更快地投入学习状态,并且学生在这种氛围下更加具有学习热情。而学生在枯燥严肃的学习氛围中,通常表现得无精打采,对学习也缺乏参与积极性。基于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想要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首先便需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实践中,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并与学生平等相待,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爱戴与信任。其次,在教育教学中,无论学生的进步多少,无论学生的成绩如何,我们都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并积极鼓励与激励每一位学生,从而让学生重拾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此一来,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便能够水到渠成,并为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
2、采用分层差异教学方式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每个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基础知识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差异性,而常规教学方式过于注重“统一性”,虽然这种教学方式满足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但这种教学方式过于呆板,无法满足部分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基于此,我们想要使小学数学课堂更高效,便需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差异化,并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的学习需求。
比如在进行小学五年级数学(西师版)“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这一课教学时,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我们可以布置常规性的学习任务,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更直观与形象的方式教学,比如平移线段,或者直接用实物来模拟情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效果。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们便可以采用抽象性较强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作出延伸,以此拓展学生的视野,并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如此便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既不会难倒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也满足了学习能力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同时也有效提升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3、构建科学教学情境
通过构建教学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是教育现代化发展背景下,高效展开教学活动的有效途径。相较于常规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情境开展情境教学,不仅能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具体与形象,也能使学生与学习内容产生共鸣,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科学构建多样化教学情境,提升数学课堂趣味性,并让学生在这样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更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而教学情境的构建,可以提取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内景进行,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同时,通过教学情境展开教学活动,也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4、强化教学与生活的关联性
知识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时,我们应当注重教学与生活的关联性,通过生活中具有的数学问题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生活常识学习数学知识,并运用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想要实现这一点,便需要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具有较强的数学思维意识,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运用数学思维思考与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在课堂上提出与生活相关的探究性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此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小学数学课堂更高效。
结束语:总而言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也要充分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从而通过高效课堂使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得到最大化提升。
参考文献:
[1]宋晓丽.以生为本——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7):120-121.
[2]梁小清.适时让学 智慧引思——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途径探索[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0):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