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娜
潮州市湘桥区振德街小学
内容提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的应用》一课,阐述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须做到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把握学科特点,挖掘德育素材,改进教学方法,以评促学,找准数学教学与德育的结合点,才能使数学教学与德育相得益彰,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 教学 德育 渗透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辞海)。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数学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就是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一、加强教师修养,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也就是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言谈举止学生都在细心观察,有意无意地加以仿效。所以,我们老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用我们慈爱的目光,慈祥的笑容影响他们,用我们温暖的话语,温柔的感情感染他们,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和言论感化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把握学科特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容不得半点虚假。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这一特点,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平时学习要书写整洁、练习认真。计算、推理、论证过程要步步有根据,处处合乎逻辑,论证结论要想一想为什么成立,是不是确有道理,搞清来龙去脉,经得起反复地推敲和检验。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独立思考。如在教学《比例尺的应用》一课时,(例2.下面是北京轨道交通路线示意图。地铁1号线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在图中的长度大约是7.8cm,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大约是多少千米?”
解:设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是厘米。
3120000厘米=31.2千米
答: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大约是31.2千米。
)
我让学生先自学课本,先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本的基础上自己提出疑问,“这道题列方程的依据是什么?”、“在设句中的单位为什么要用‘厘米’?”、“如何理解答句中的‘大约’?”、“这道题除了方程解法外,还有其他解题方法吗?”……而在学生掌握如何求实际距离后我进一步提问:“如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你能求出对应的图上距离吗?”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没有充当面面俱到、照本宣科的单纯讲授角色,而是把“教”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之上,变单一的“师问生答”为“生生、师生互问互答”的互动教学模式。相信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学好知识,将提问权交给学生,尽可能地多给学生一些表达、发问的机会,积极帮助启发学生,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敢于质疑的习惯。
三、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数学教学强调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而道德教育的主旋律也是强调“回归生活”,因而课堂教学中要找到数学与德育的结合点。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内涵十分丰富,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创设有效的生活教学情境。在教学知识的同时,注意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教学中。潮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比例尺的应用》一课,我以近在咫尺的“潮州旅游”为主题,把教学内容同家乡文化有机整合,设计了“分组合作学习,制作潮州市区游览图”(活动要求:每6人为一小组,合理分工。根据所给材料,运用学过的知识画出各景点的图中位置并贴上相应的小图片;写出制图步骤;选出所画景点中最喜欢的一个,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写一份简短的景点介绍。)和“游潮州古城,赏凤城胜景”(活动要求:请同学们自选一种游玩方式,三轮车每小时行8千米,人步行每小时行3.5千米,利用我们的游览图,量一量,算一算,游一趟牌坊街大约用多长的时间?)两个学习活动内容。把数学知识同乡土文化相结合,使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鲜活起来,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使每一名同学都认识到我们的家乡确实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在了解它、认识它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四、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消除那种“我讲你听,师生信息交流单一”的课堂教学,比如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比例尺的应用》一课,我采用全班与分组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在巩固练习环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运用所学的比例尺知识画出各景点的图中位置,绘制潮州市区游览图,计算游牌坊街的时间。每个小组成员都融入到集体学习中去,立即自行周密的分工,有的拿尺子测量图中广济桥的长度,有的根据小伙伴测量到的数据及资料中提供的广济桥的实际长度迅速计算比例尺,有的计算图上距离,有的则绘制游览图,有的写景点介绍词……在分组学习活动中,各小组成员经历了自主探索、充分验证、讨论质疑、小组自评、集体归纳、反馈提高等环节,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互助、合作、竞争、交往等道德观念和现代意识,有效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五、鼓励建立自信,在课堂评价中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教学中适当的对学生进行评价,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自信心,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建立起到至关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用。如在课堂上,我经常用“完成得真不错!”“你的见解真独特!”“不管你回答的对与错,只要你能够勇敢的站起来,你就是最棒的!”等语言鼓励学生。当学生在讨论问题时,我会走下讲台,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尤其对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调皮的学生,这样做会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进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这样以评促学,学生将会朝着你所期望的方向努力和发展,德育的效果自然是水到渠成。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贯穿课改理念,从实际出发,切实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的心灵得到陶冶,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