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下)   作者:刘仲峰
[导读]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刘仲峰
        江苏省南通市北城中学
        
        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转变为主动,进而引导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形成数学思维,不断提高数学成绩。
        关键词: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多种教学方式,有传统的直接讲课方式,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有多媒体教学方式,学生有新鲜感,容易产生学习兴趣,各种教学方式各有优势。通过长期的初中数学课堂方式探索,我认为学生之间组成小组的合作学习方式,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不断提高数学成绩。
        1.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教育观念和实践,它基于“人多智广”的思想,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在实践中应用这种理念,倡导弟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切磋,彼此交流经验。因此,在现代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使不会的问题进行讨论或者对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能够使学生们相互依赖,增加成员的责任感,建立和维护同学间的相互信任,有效的解决冲突。合作学习中针对初中学生特点,可以采用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斗志,培养勇于竞争的精神。
        2.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2.1 小组合作对不会问题进行讨论
        在数学课上,学生们在听完教师的教学以后,肯定有很多不会的问题或者是疑惑,需要解决,这时候如果是教师直接告诉给学生的话,学生没有经过讨论和自己的大脑思维,印象不深刻,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例如,在一次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由于老师讲解的例题,学生们没有听懂,教师让学生们组成小组展开讨论,讨论中有的学生认为二元一次方程应该是先消元后解方程,有的学生认为是不对,说需要不同情况不同分析,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谁也没有说服谁,最后还是教师出面解决了问题。但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却解决了很多上课时自己没有听懂的问题,通过小组别的学生的讲解反而听懂了。这样,通过讨论,互通有无,使二元一次方程中的很多难点迎刃而解了。
        2.2 小组合作参加数学游戏
        数学是一门需要灵活掌握,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学科,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活跃课堂的气氛,通常会采用一些开展数学游戏的办法来进行,这种数学游戏的方法,应该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加。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学生中开展解方程竞赛闯关游戏,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里面由四个学生组成。这些学生的数学学习程度从高到低均匀分布,然后,教师可以在练习册中,找出一些数学方程,鼓励学生们进行数学解方程闯关。这种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们能够快速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题,提高解方程的效率,通过闯关的形式,小组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均衡的锻炼,好学生解方程的思路和方法,传递给了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最终取得胜利的小组一定是每个同学的能力都比较均衡、整体素质高的小组。说说笑笑间,同学之间的友谊得到了升华,日久弥坚。


        2.3 小组学习要帮助落后同学
        数学教学课堂中采用小组学习,不但要解决不会的问题,还要在小组学习中,先进带动后进,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落后同学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小组中如果有非常内向的、不爱与人交流的、数学成绩不好的,不爱学数学,提到数学就打怵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采取针对措施,不能使其因为不好意思或者数学不会而产生畏难情绪,要有意安排性格外向,同时数学成绩好、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和他形成学习小组,通过先观看这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解题方法,学到他的好办法,然后再通过自己模拟人家的思路解出类似问题,提升自己学习数学的信心,最后通过一段时期的小组课堂学习,解题思路正确和宽广起来,数学成绩得到了很大提高。小组学习中,通过这种帮助落后学生的方式,重拾学生阳光明媚的性格。
        3.在小组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教师是小组学习方式的引导者
        初中时期的学生由于自身的特点,学习的目标性和方法掌握存在一定偏差,需要教学者去进行整体把控。数学教学中,如果过于放松地给学生提供小组学习方式,没有一定的要求,学生们容易流于形式,形成懒散的学习效果,浪费光阴。所以教学中要牢记教师是总体的引导者,要求学生即使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也要跟随教师的要求和节奏,布置阶段目标,通过小组学习方式共同完成目标,并加以检验。
        3.2采取鼓励教学方式
        注重采取鼓励教学方式,完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自信心。因为初中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采取鼓励形式的教育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方法,通过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到同伴激励和认同的心理,适时引导,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3.3 体会小组学习的精神
        任何项目的学习过程中都会存在巨大困难,不会一蹴而就,必须通过艰苦奋斗才能达成目标。学生在初中数学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更能体会这种精神,学生通过对照他人的学习过程,既能够汲取先进学生的学习经验,同时还能够看到落后学生的不足之处,取长补短,避免少走弯路。
        4.结语
        初中阶段是人生中初步价值观形成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特点,但是他们普遍珍视友谊、喜欢交流和合作,这就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重点把握学生心理,紧抓学生普遍特点,采取有特色的教学方式。通过不断地研究探索和实践,最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种小组学习的方式收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下一步将继续深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朱斌.基于小组合作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2020,(50):217.
[2]李会军.基于小组合作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2020,(37):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