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梅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 300467
摘要: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能力当中的核心模块,而运算能力的培养需要科学而系统地进行。本文就基于思维教学理论的小学数学运算课型设计的原则进行了阐述,并立足于实践对小学数学运算课型设计的创新路径予以了总结。基于思维教学理论的小学数学运算课型设计应在兴趣性原则、多样化原则及参与性原则的导向下,通过对兴趣的巧妙激发、技能的分层训练等手段的运用,提高课型实施的效果的同时,提升小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数学;思维;运算
教育研究的规律显示,小学生在阶段经历系统而规范的运算能力培养,将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一训练的成果,将能够是小学生受益终身。而运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部分教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的运算训练较为粗放,多是以运算题卡的反复练习来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对于这一问题的探索当中,逐步发现对于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必须从科学的运算思维培养方法入手来设计课型,让小学生在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中逐步地获得运算能力的提升才上上策。本研究将从思维教学理论出发,就其实施的原则及实践策略展开讨论。
1基于思维教学理论的小学数学运算课型设计的原则
1.1 兴趣性原则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地把握兴趣性的原则,以保障运算教学的顺利实施。学生感兴趣才会主动的参与进来。也只有学生感兴趣才会在不断的情境突破中达成对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进阶。教师需在课型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地了解现在的小学生喜欢什么,进而充分地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元素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运算情境的设定当中,可以将佩奇和家人的故事进行改编,用他们来代替教材中的“小明”等,这样的运算情景往往能够收到极佳的课堂效果[1]。
1.2 多样化原则
对于小学生而言,运算能力的获得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若教师在运算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对运算样式和内容创新,极容易造成学生参与上的形式疲劳。教师应尽量地避免运算设计的重复或累赘,在传统的竞技类运算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课型设计中,教师应充分地将其与学生的学段特点相匹配。对于低年级的儿童而言,教学运算的设计应以直观化、形象化的情境类运算为主,而对于小学的高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学运算的设计应以抽象化、概念化的竞技类运算为主[2]。
1.3 参与性原则
课堂运算有着极强的教学目的性,任何一堂课的运算设计都一定是为了某个教学目的而服务的。教师在通过设计不同的运算来配合教学目标的达成中,运算设计应面向全体学生,并在具体的实施中注重学生的整体参与度,要对数学学习中的性格内向、基础能力薄弱的学生予以更多的鼓励,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地点名要求他们加入到运算中来,应通过逐步引导慢慢让他们融入到课堂中来[3]。
2基于思维教学理论的小学数学运算课型设计的创新路径
2.1兴趣的巧妙激发
小学低年级学生有其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却很难在某一问题上保持长久的专注度。很多教师发现,在最初的运算教学中学生往往拥有者较高的兴趣。而随着这一训练的深入,部分小学生被枯燥而重复的训练而压垮,导致其对运算教学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而这一情绪一旦蔓延,将拖累教师的整个运算教学进程。因此,基于思维教学理论的小学数学运算课型设计中,应始终将学生的兴趣培养放在能力培养之前,创新训练的形式,多手段地调动学生参与运算训练的积极性。如在小学低年级的运算课型设计当中,可植入游戏化的思维,将运算的主题定位“小猴子爬山”。学生需要将第一级运算完成之后,才能将第一级的运算作为加数或被减数来开始第二次运算。
2.2思维的科学引导
对于数学运算课而言,能力的提升与思维的培养密不可分。一段时间以来,多是教师秉承着熟能生巧的传统观念,在小学数学的运算课当中设计了大量的训练环节,以试图通过反复的训练来实现对运算能力的提升。这显然有悖于思维教学实践的要求。在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导向下,以探究为主要的运算训练方式,通过读思维的启迪和运用来实现对运算能力的拉升。如开学之时给同学们布置一个探究性任务,一套春季校服85元,一套夏季校服55元,我班有41人,每人购买两套共需要多少钱?以此来引发对问题的探索,并在不同的解答当中,找到乘法分配律实施的基础以及实际的运算技巧。
2.3 技能的分类训练
小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差异。他们在技能训练中表现出相对一般的知识运用水平及对技能运用能力的差异[4]。因此,在逻辑思维的日常的技能训练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自身表现,区分不同水平的学生,来将班内的学生分为基础类和提升类,并为这些不同群体的学生量身打造不同的技能训练方法,真正地使每一个小学生可以获得思维能力的提高。如在分数运算的教学的过程中,

这些题目在出示的过程中,从浅表层面上不具备明显的差异,能够较好地营造一种公平竞争的氛围,也较好地保护了基础类学生的自尊心,而实际上提升类学生的技能难度要略高于基础类的学生。这一策略的实施能够使得在技能学生,“吃的少的吃饱,吃的饱的吃好”。
3结束语
小学生思维能力的获得对于其未来的成长而言具有着重要的价值。基于思维教学理论的小学数学运算课实施的是对小学运算课前期探索中所出现了诸多问题的一次匡正。广大小学教师应充分地认知到基于思维教学理论的课型设计对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价值,在教学实践当中,通过在能力培养中的着力、教学内容上的丰富、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来实现对这一能力科学化、层次化、持久化的培养,在达成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同时,推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小波.小学生数学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探索——以基于学力单的“五环教学法”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1(08):63-67.
[2]孔丽.浅谈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5):39-40.
[3]赵海鹰.探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5):59-60.
[4]何丰国.下潜探究 生长课堂——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探微[J].学周刊,2021(1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