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齐河县表白寺镇实验小学 251100
摘要:所谓生成性的教学实施策略,就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一定要避免过度强调教材课本知识的口头传播。更加需要注重的就是去培养学生的知识生成性能力,一定要做到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各种各样与科学研究相似的探究活动当中,去获取知识元素。只有通过这样的教育,能够在用现有知识对学生进行智力启蒙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生产能力。这阶段的数学课程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讲都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针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大部分教师非常容易走入过度强调课本教材知识传播的误区,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生成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本文将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探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当中运用生成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成性;策略
要想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当中,进一步做到以学生为本,那么数学教师就要规避过度强调教材内容知识灌输的方法。相反的,教师在进行知识灌输的同时,也要尽可能的去启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将学生引入知识情境进行思考的方法,来带给学生知识元素的传播。接下来本文将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现状,总结并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不良问题,并进一步寻找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生成性教学运用策略。
一、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活动现状分析【1】
大部分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在对小学生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往往在教学工作当中一直占据绝对权威性地位。后面可能是大部分数学教师都会认为,针对小学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采用严厉的教学方式,更加容易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一方面也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可能不具备太强的知识学习能力,所以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才会更加注重对他们进行知识的传递和灌输。但事实上,教师占据绝对权威性地位的这种教育方式,并不利于生成性数学教学策略的实施。除此之外小学生的个人能力对于数学教师教学方式的选择也具备一定的影响,如果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表现出自制力不强,爱玩好动或者是脱离了教师强制性的约束,就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不良情况,那么数学教师再针对他们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就只能采取强制性的教育策略,指强迫学生去背诵一些重点的数学公式和定义。所以说从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实情况来看,要想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当中采用生成性的教学策略,主要还受到以上所提到的原因局限。下面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展开生成性策略运用探索。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如何运用生成性教学策略
(一)注重增强师生间的设计性互动【2】
在这里所强调的设计性互动,就是指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有针对性的去向小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并且让小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的时候,能够从中获取某些知识元素。在数学教师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大部分时候教师都是没有设计的,比如数学教师只是为了让学生的精力更加集中,或者是为了提醒个别同学注意力放到数学课堂当中来。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可能会随机性的抛出一些数学问题。但是这些数学问题的抛出,由于缺乏设计性,所以对于启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能够产生的效果是非常微弱的。所以要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当中运用生成性的教学策略,教师就必须要增强师生之间的设计性互动。就比如说,教师在教导学生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时,可以现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行11×2这个算式的计算,然后不要明确的告诉学生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技巧,紧接着再出一个11×3就算是,然后让学生来进行计算。正在进行计算的时候,势必会对教师前面所讲的计算方式进行摸索和思考,然后就能够初步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本算法。学生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教师再进行标准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式教学,这样将更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这种算法。
(二)学生提供一些数学学习渠道,适当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没有足够的学习能力和自制能力,但是他们对于一些动画视频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考虑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关动画视频的学习资源渠道,这样学生在自我兴趣的驱动之下,就会去自行观看这些数学学习的动画视频。就比如说,一款名为长少学习APP的软件,上面就通过一些动画视频演示的方法,为学生讲述一些有趣的数学知识。并且在这个软件上所讲述的数学知识,不仅仅是学生在教材上能够学习到的,还有些是一些有趣的数学现象。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下载这一款学习软件当中的某些动画演示视频,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当中进行观看。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以一种新的形式接触数学学习,而且也能够获得进行数学学习资源的渠道。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的自我探究意识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也不再仅仅局限在课本之上。【3】
结语:总而言之,数学教师再针对学生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生成性教学策略的运用。一方面注重强调学生的课堂本位,在课堂上通过各种各样的设计性提问,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考和观察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收集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表现模式,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数学知识学习渠道,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康世刚,宋乃庆.论数学素养的内涵及特征[J].数学通报,2017(3).
[2]何小亚.学生“数学素养”指标的理论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8(1).
[3]郑强.论数学素养及其在数学课程中的价值体现[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