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情境的创设中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下)   作者:泽仁正呷
[导读] 兴趣对学生有非常关键的引导作用,有兴趣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探索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从而实现高效率的学习。
        泽仁正呷
        理塘县城关第四完全小学627550
        摘 要:兴趣对学生有非常关键的引导作用,有兴趣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探索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从而实现高效率的学习。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案在数学教学中让小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避免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抗拒心理。创设让学生感兴趣并且愿意投入其中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从而产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深刻领悟数学魅力,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兴趣;数学情境;学习兴趣
         一、丰富导学内容,吸引学生兴趣
        优质的导学内容意味着课程有了良好的开端。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丰富导学内容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如果能在课程开始之前就吸引学生的兴趣,那么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氛围也会更加活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做到让学生重新构造知识框架,这样学生对新课的认知就可以实现满足。丰富导学内容实现趣味化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实现高效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入新课程的学习。
        二、改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果要想学生喜欢学习,学习氛围对学习效率影响很大,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做到真正的融入课堂把自己当做课堂的一份子。在帮助遇到学习问题的学生时不着急帮忙解决而是先引导学生之间自助讨论学习,并且积极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去。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提高数学教学的积极性和活跃性,学生在引导中学习从而把握了学习的主动性。小学生年龄小贪玩所以对学习难以实现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小学数学教学由于年龄小、注意力集中很难实现长时间集中,从小学生这一特点来看,强化主体教学,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教学方案,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比强制学习更有效果。因此,在活跃的学习氛围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得到提升也就为以后的学习增加了知识储备。
        三、在课堂中深入了解数学发现数学的魅力
        小学数学课堂不是强制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数学的魅力,当然也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所以,教师不用受刻板规则的制约,而是以让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为前提实现教学方式的自由化,让课堂上的有限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营造自由的学习氛围。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一部分数学教师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主动性的提高不够注重,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积极性和活跃性都不够,对学习也就产生不了兴趣,缺乏主动学习和探究知识的意识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也就不能有效地学习知识降低学习效率。当今数学教学课堂还存在另一个值得被关注的问题就是教师传授知识只注重于课本基础,从而使学生接受知识的范围受到限制,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习的学生往往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单纯为了赶进度还会使学生对此学科产生厌倦和抵触心理,学习成绩自然不会提高。

因此在教授学生数学知识时教师应该以科学的教学方案为指导引领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知识的魅力,重视营造趣味化的教学氛围,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有利用教学资源的意识,提高数学课堂的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在电子化的学习中感受数学学科的趣味性。
        四、从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现在的教学实际相比存在较多弊端,这就要求必须在传统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和发展。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改革发展,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主要包括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以及教学质量不高等情况。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难度相对较大,尽管数学平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大部分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数学课堂要求注意力集中以及周密的思维方式,小学生年龄小贪玩好动的性格很难符合数学教学的要求,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对此产生抗拒。科学的教育方式讲究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数学也是这个道理,充满趣味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兴趣,各种学习活动才能更加顺利的展开,提高课程质量。生活离不开数学,小学处于人生学习过程至关重要的启蒙阶段,所以从小学生更加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小学生对此接受度更高。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受数学知识的影响,这样学生投入程度也会随之提高,主动探索和思考的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锻炼。数学学科与我们生活练习密切,学习数学知识也是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存本领,对学生将来发展影响很大。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能把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相互转换的能力,前提是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所以数学教学应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能从自己最熟悉的生活中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比如图形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联系身边的生活用品的形状让学生对图形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让学生准备具有标准形状的生活用品,让学生在于图形的接触中真实体会数学图形的性质,也了解数学无处不在的性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结束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有了兴趣就相当于有了好的开头也相当于把握住了学习的主动性,小学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如果在这一重要的时期就丧失了对某一学科的兴趣,对其以后的学习也是百害无一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冲破传统教学弊端的束缚,以提高学生求知欲为目的,指定科学的教学方案提升课堂的质量让学生有高效高质量的学习氛围。这就要求教师本身有较高思想素质和教学能力,实现高效小学数学教学是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大胆尝试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为原则,把握兴趣教学的奥妙。
        参考文献:
        [1]闫婧.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J].考试周刊,2020(A5):87-88.
        [2]吴惠招.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策略探析[J].学苑教育,2020(29):23-24.
        [3]缑牧娟.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法的应用[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4]武永远. 论小学数学情境互动学习方式的运用策略[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