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下)   作者:尹秀丽
[导读] 在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使得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较为困难
        尹秀丽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逸夫小学256600
        摘要:在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使得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较为困难。所以教师一般将数学教学内容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利用具体的空间或者物体来表述教学活动中的相对数量关系,这样就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事物,以更加直观的形象模型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感知与认识。同时,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思维来展开小学数学教学,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简单地去理解知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文章将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展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引言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好数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数学是一门抽象、枯燥的课程,很多学生无法提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就能让学生在正确的学习过程中顺利地攻克许多数学难题,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数学成绩。
        1.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把课程总目标中的“双基”变成了“四基”,正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下文简称“课标”)中提到的:“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说明了数学思想方法在课程改革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并越来越受到重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作为思想方法家庭中的一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思想方法之一,它能以形的直观来辅助学生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一种有效手段[1]。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12册数学教材中,几乎每一册教材、每一个领域都能找到数形结合的身影,它以各种形态隐藏在题干中或直接显现在图文里,等待教师和学生共同去发掘。从数形结合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使用情况来看,优点颇多,如:有助于学生认知学科知识的形态,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促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发展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乃至教学效率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2.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策略
        2.1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有效渗透数形结合
        在小学数学内容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计算问题。小学生的思维还不够活跃,很多时候不明白计算题为什么要这么计算,不理解真正的概念就不能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因此教师在学生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有效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观察、对比、分析中看到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思想。教师要深入熟悉教材,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形结合思想,并将这一思想教授给学生,将数学知识更好地教授给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可以让学生清楚地明白数学加减运算中的道理,可以将两道题目进行对比,更好地理解教材编排的意义。只有学生真正理解概念,才能正确地掌握计算方法。教师应充分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数学中的问题。
        2.2利用数形结合教学思维简化教学内容
        在小学教学中每一课时中都拥有教学重点与难点,小学生年龄偏小,课堂注意力无法长久,保持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未得到有效的锻炼,在面对一些较为简单的数学知识学习时,学生还能够完整地接受,但是对于一些教学重点与难点方面的理解能力却相对较弱。而数形结合,则可以将数学知识和图形或者实际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转换,可以帮助学生将教学重点与难点,转化为自己能够理解的内容,这样就可以简化抽象的数学知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例如,在20以内数字认识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数字。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并不理解这些数字所代表的意思,所以生硬的学习方法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

但如果教师能够将20以内的数字编成口诀或者绕口令,不仅可以提高数字背诵的趣味性,还能够促使学生对数字的印象更加深刻[2]。在学生背诵口诀的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一条长长的竖轴,在数轴上写出1~20这些数字,随后在数字的下方画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够接触到的不同事物,如水果、汽车、气球等相同数量事物,让学生能够将数字与实际事物进行紧密的联系,不仅能够引导学生记忆数字,还能够通过实际事物促使学生理解数字所代表的数量关系,数形结合的概念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3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复杂问题
        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的难度也不断增加,简单的加减已经不足以帮助他们解决数学问题了,这就需要学生从题目背景出发寻找线索。一般情况下,学生遇到复杂的问题往往没有思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来解决问题。例如在北师大版“比的认识”中,学生常常因为没有弄清楚各种“比”的对象,无法深入理解题目意思,更难以解决问题。在解决这种复杂的题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全面分析题干,然后将题目的数据写下来,帮助学生寻找其中的数量关系,将其中比的对象与被比的对象用图形画出,并利用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这就容易判断出其中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用简单的图形与题中的数据相结合,使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学生也能很快理解难题并加快做题速度,提高正确率。
        2.4通过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长期传输式教学思维的影响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产生了极为强烈的学习依赖感。特别是小学生初步接受正规教育,除了接受教师的教学以外,还未掌握其他有效的学习方法。而数形结合则可以有效转化过于抽象的数学知识,简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使用数形结合思维,还需要将学习知识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例如,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1/2,小明重35千克,那么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该题目中数量关系较为复杂,学生通过提议很难分清小明和爸爸的体重,哪一个是“单位1”,学生很难通过提议来合理分析应用题解题方法,容易混淆应用题概念,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来寻找应用题之中相关问题条件。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分析为何使用线段图就可以有效分析出题目中的“单位1”,帮助学生理解数形结合中图形的作用和意义,这样,学生如果在未来的学习中遇到此类问题,就可以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来解决[3]。
        2.5教学与实践结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课程,很多学生因为无法理解数学的概念而对其失去兴趣,只有保证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状态,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学习数学最终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源于生活也作用于生活。数学的教学离不开数形结合,同样也离不开将实际生活与数学结合的思想。例如,在数字加减时可以与实际生活中买卖东西相联系;判断单位时可以与生活中常见物品和自己的认知相结合。当然,仅靠教师在数学课上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实践。在家庭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提及孩子学到的数学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3.结束语
        总之,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思想,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形象材料,促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和数量关系具体化,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教学模式,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新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J].江西教育,2020(27):66.
        [2]卢芳.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融入与渗透方式探究[J].考试周刊,2020(80):71-72.
        [3]孟令巧.寓数于行,以形助数: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2020(9):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