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红
陵城区第三实验小学, 山东省,德州市 253500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知识为载体,以发展能力为根本,设计多样化、开放性、实践性等小学数学作业。作业评价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客观性、科学性和发展性原则,对学生作业效果的反馈,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本文基于当前作业现状,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探究有效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和多元化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视度也逐渐提高。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针对“教师应该怎样布置作业”这一问题指出:“作业应该使学生的知识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是他们掌握课堂知识的准备,应该让学生在课外去观察自然界和社会现象,发现个人爱好和多方面的智力需求,把分析、综合、比较、推理等积极的思维活动贯穿在作业的整个过程中”。[1]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影响,作业设计与评价偏重认知功能,忽视育人功能。如何设计与评价作业,才能体现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才能体现个性化思考及核心素养的培育?这也是本文志在探究的话题。
一、探究有效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知识为载体,以发展能力为根本,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学习经验,设计开放性、实践性等有效性数学作业。鉴于不同学段学生特点,我们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小学低段作业设计采用“5-2-1”模式。“5”表示每天五道口算题,“2”表示每天解决两个数学问题, “1”表示每天选做一道生活数学题。作业形式以趣味性、游戏类、动手操作类为主。五道口算题和两道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即可完成,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课上时间对他们进行有序思考、分类观察、读图识图的作业训练,培养其观察能力、看图提问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从课堂到生活,每天一道选做题,可设计“教室里的数学、包装盒里的数学、家里的数学、广场上的数学、钟表里的数学”等作业,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还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绘画式、表演式、游戏式作业等,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和简单几何体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简单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中段作业设计采用“三段式”模式。一段为基础作业,以课内作业为主,要求当堂完成。二段为拓展作业,设计改编作业,将题目形式相似、思维方法相近的题目串联在一起构成题组,培养思维灵活性、敏捷性。三段为实践作业,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可把转化、推理、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融入到实践作业设计当中。实践作业旨在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更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更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三段式作业“超市”。作业选择权交给学生,可根据个人掌握情况,灵活选择作业。这也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小学高段作业设计采用“学练促”模式。“学”表示课前预习自学,包括自学方法指导,是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而设计的前置性自学作业。“练”表示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课堂练习主要针对教材中的典型题目进行巩固;课后作业主要针对易错题、重点题进行查漏补缺,还可以基于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设计开放式作业,如种子发芽率等实验作业。
“促”表示学习组长督促组员及时完成作业,并且发挥组长的帮扶作用,可以根据组员的掌握情况,给组员设计典型作业,促使组员进步的同时,自己的数学知识建构和解题能力也得到强化。
二、探究多元化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策略
作业评价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客观性、科学性和发展性原则,对学生作业效果的反馈,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习过程;既要关注数学学习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不断强化评价的过程管理,体现评价形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2]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中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和尊重。”[3]小学生心理还不成熟,内心渴望被赞美的愿望更加强烈,因此对学生的作业评价应以全方位多角度的鼓励为主,肯定学生个性化作业中的特质和亮点。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探究出以下多元化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策略。
(一)小学低段作业评价采用口头表扬、课堂观察、课后访谈等描述性评价为主。众所周知,这个年龄段学生表现欲望较强,作业多以趣味性、游戏类、动手操作类等方式呈现。因此评价时,要让孩子展示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要放大孩子的喜悦之情,要给孩子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孩子体会到数学作业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小学中段作业评价采用当堂检测、书面评价、成长记录等方式为主。对中段学生作业解题思路、运算、书写格式、作图等方面要求更高,教师应着眼于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放矢进行个性化激励评价。评价主体更加多元化,体现在教师面批、组长批改、同桌互批等批改方式。课堂上即时巡批,也是一种面批形式,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程度。巡批后对问题的梳理和矫正也是重要一环,及时将问题转化为知识的生长点,有效利用时间,提高课堂作业的批改和反馈效率。
(三)小学高段作业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元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将作业题本、生活化等实践作业素材整理成册,归纳学习方法和收获。从中选取优秀作业在班级展示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交流,对学生作业进行综合评价。一份好的作业是多种指标的综合体现。[4]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扎实,能做到格式规范、书写工整,解题思路清晰,作业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利用班会给予最高嘉奖,并在班级群展示,发挥榜样的力量。
(四)延迟评价策略。渴望被肯定和赞扬是每个人心中的基本愿望,尤其是对尚未达标的学生,暂时不予评价,给学生更多机会争取较好成绩时再给予评价,以保护其学习积极性。
总之,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策略的探索,遵循数学思维养成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生为本,使学生在完成不同类型作业的基础上,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的应用和创新意识,学会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作业评价注重从学生的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多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使学生获得正确归因,激发学生自我效能感,为最终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注:本文系2019年德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9DZZD01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姚丽红.关于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
[2]郭慧.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多元化设计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5.30-32.
[3]刘丽.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A]. 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 2018.
[4]杨润东.国内中小学家庭作业质量提升研究综述[J].教学与管理,2015(08):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