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德育工作在于“心”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下)   作者:汤碧凝
[导读]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
        汤碧凝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215125
        摘要: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心理以及生理都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一时期的学生拥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与独立的见解,但缺乏成熟的观点。基于此种背景下,学生极易产生困扰且迷茫的心态。如何在这一阶段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素养,是小学班主任应该深入思考的教学问题。本文将简要提出“保持未泯童心”、“坚持民主管理”、“树立良好班风”等六中小学高年级德育工作的教学策略,希望给工作在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教育;班级管理
        引言: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现阶段的小学教育应该深入贯彻落实德育教育,基于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需求,教师应该深入探索这些阶段开展德育教育的策略。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缺乏成熟的看法与发展方向,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是这一时期教师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教师应该以创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培养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一、保持未泯童心
        教师在开展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此时,要求教师以一颗未泯的童心,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设身处地的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心理状态,比如: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何种解决方案。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与教师产生隔阂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与教师存在理解与沟通的障碍,如果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心理换位积极的换位思考,就能够深入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以一颗未泯的童心融入学生的成长世界。只有教师深入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困惑,探索学生内心深处的真正需求,才能够以真心关爱学生,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引导学生与教师开展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学生会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心理,从而拉近师生关系,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坚持民主管理
        良好的环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平等且民主的学习氛围。
        因此,教师在讲授《我们是班级的主人》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在班级内部的班干部选举过程中采用民主选举法。教师应该贯彻落实民主选举法,在制定班级内部的规章制度是应该遵循全班同学的意见。在规章制度落实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不断的实践完善相关制度,通过这种模式才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言论自由,鼓励学生纠正现存教学的不足之处,并引导学生指证教师的教学偏差。当学生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后,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看法,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进行。当学生犯错后,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改正空间,如果教师出现了某种错误,你应该勇于面对,不能因为自己是教师就能够所以压制学生。


        三、树立良好班风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风,以正确的舆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引领作用。班主任应该鼓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在班级内部带领其他学生共同学习,营造良好且积极向上的班风。
        四、巧用语言艺术
        教师在组织开展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应该巧妙运用语言艺术。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周围的一些事物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普遍喜欢新颖的事物,此时的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理解与尊重。但不同的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生长在不同的环境,具备不同的成长环境以及认知方式。但是如果采用统一的,等于教育方式,则无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采用针对性的教育方式。针对部分认知能力较强且善于思考的学生,教师可以主动对其发问,鼓励学生深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学生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可以主动的思考自己存在的错误之处,以及深入探究自我提升的相关路径。
        五、联系实际生活
        小学班主任在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中,应该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了解班上学生,有针对性的展开德育工作的教育。即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出发。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社会环境等各方面挖掘德育教育素材,少些理论,多些实践,改变传统单一的德育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针对抽象的教育主题,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如图片、音频、媒体资源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知。小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体验,才能强化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牢记于心。同时,作为班主任,还应该及时了解班上学生学习情况,不同阶段班上氛围以及学生存在的问题等,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做好应对网络发展下对学生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六、落实家校共育
        对学生的教育从来都不只是学校的事,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都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学校、教师应该积极寻求多方的通力合作,加大对学生的德育力度。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学校教学开放日、家访等活动,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了解明白德育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应该将传统的家校关系中教师所处的主体地位逐步转变为平等地位。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应该深入贯彻落实德育教育,以正确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在开展德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真心对待学生,以耐心关注学生,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解答学生的困惑,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强.浅谈小学德育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5):31-32.
        
[2]马维恒.浅谈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德育教学工作[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4):153-154.
        
[3]陈雨沁.分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9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