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校合作的小学生德育途径探讨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下)   作者:胡嘉玲
[导读]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教育环境,

        胡嘉玲
        广东省丰顺县汤坑镇第二中心苏山小学
        摘要: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教育环境,家长的言传身教对于小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进入小学教育阶段后,接受着不同于家庭教育的教育方式与方法。小学教学体制中班额较大,每个班由几十个学生组成,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对学生的情况往往也把握得不全面、不准确。家校合作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家校合作中,教师与家长可以就学生的情况进行互换式交流,教师不仅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也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使教师与家庭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家长可以及时向学校反映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学校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与家长合作制定个性化教育策略,并且可以密切与家长联系,促进家庭与学校教育工作的合作,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家校合作;德育;实效性;策略;探讨
一、解析新时期小学德育面临的问题
        新时期教育教学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亟待解决。首先,德育模式和方式过于单一、陈旧。当前许多小学在进行德育过程中仍旧沿用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由教师向学生讲授各种德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相关内容,然而众所周知,小学生年龄较小并且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较弱,学生在接受德育过程中只能是被动接受,而不能做到主动探究,结果导致德育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匮乏。其次,教师的德育水平和工作能力欠缺。虽然大多数教师的德育理论知识水平较高,但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及管理过程中却缺乏实践经验,一旦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时,教师无法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最后,相当一部分小学缺乏优质的校园德育氛围。小学生在小学学习和生活期间,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他们由于年龄比较小,心智也不够成熟,倘若缺乏优质的德育氛围对他们进行影响和熏陶,小学生很容易沾染上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对自己未来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二、家校合作的小学生德育教学策略
        (一)了解学生兴趣,确定渗透方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刚刚正式接受真正的学校教育,对所有东西还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认知,对是非对错还没有准确的判断能力,但他们已经具备了追求自己喜欢东西的理念,并且会去努力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也会表现出不乐意、不接受。他们懵懂,但并不无知;他们天真,但并不愚蠢。他们没有成年人的考虑周全,同样也没有成年人的顾虑,他们敢想、敢做、敢尝试。因此,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不应该单纯地教给学生教材上哪部分是重点、哪部分是难点、哪部分应该认真背诵,而应以他们的兴趣为基点,将他们的兴趣与课堂联结起来,逐渐引导他们接触德育,感受德育带来的美好。如: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中《学会尊重》这一课的“活动园”时,我问到:“刘菲同学的例子其实在我班里就有这样的人,你们知道是谁吗?”同学们马上异口同声地说:“黄满佳”“那你们说说她除了不爱学习之外,还有没有优点?请说出来。”“爱帮助人”“爱清洁”“……”这样不但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还帮助了黄满佳同学改正的不爱学习的态度,最终使他们乐于接受德育,并且认真学习德育,使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相应的提升。


        (二)运用信息网络,建立沟通交流渠道
        在家校合作开展德育工作时,只有学校与家庭保持紧密联系,才能使德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和家长在实践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方便、快捷的优势,在QQ、微信等平台中进行沟通交流。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最新德育信息、学生学习情况、重要教学课件等信息资源分享给家长,以帮助家长更好地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另一方面家长也能将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使教师对德育计划进行完善和优化。通过教师和家长的通力合力,德育工作效率和质量也会得到提高
        (三)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提升学校与家庭教育的联合
        教师可以让家校合作成为学生学习成绩提升的重要基础,教师与家长的共同联合,可以让课堂的德育活动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家长对学生的了解比教师还要深刻,在教育之中家长的加入可以提升教育效果。例如,双方的共同协作可以让家长也深度参与至班级的管理之中,从而让学生形成对班级的热爱心,同时也能提升家长在学生心中的位置,形成良好的亲情交流。家长的加入还会让学校的教育变得更加新颖,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提升教育效果。对于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如运动会、联欢晚会等家长可以邀请教师共同参与班级的主题、口号、道具制定过程,从而让家长融入班集体,密切家校之间的联系。如在数学学科教学中会涉及百分数应用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后,可以邀请在银行工作的家长向学生介绍“利息税”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国家免征个人利息所得税的意义,介绍存贷款类型、国家助学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体验到国家惠民政策的温暖。二是实施家长校本课程。在这个课程实施过程中,家长是主角,教师则起辅助作用。家长以教师的身份进入选修课堂,实现家校共育。
        (四)强化德育队伍建设,确保家校合作成效
        德育队伍建设是开展德育工作并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因此,学校一定要强化德育队伍建设。根据学校德育现状,从德育团队建设入手,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如强化三个团队的建设:一是管理团队。可以聘请相关专家作为团队成员,对德育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并且由学校校长及德育处教师担任成员,主要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协调,定期召开家长会,了解家校合作德育效果,了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采取措施有效解决问题。二是核心团队,其成员主要有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优秀班主任。主要职责是定期研究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提前研究,提前策划,提前学习。实施团队主要由骨干班主任、优秀学生家长组成。三是年级部根据学生特点,强化家校德育专题研究,集体备课,组织分班德育活动,为家长学习进行指导、培训,开展读书分享活动与教学活动,让家长理解与掌握家庭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
结束语
        在学校教育阵地开展家庭教育是一个新的举措,让学校家庭教育活动引导个体家庭教育走向正常,发挥家庭教育应有的作用。学生能够在学校创设的各种德育活动情境中积极体验,正确认识家庭亲情关系,让家庭教育悄无声息地蕴藏于学校教育活动中,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以达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做新时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海.家校合作,提高德育实效[J].新班主任,2018(11):28.
[2]罗世森.创新家校合作途径,提升学校德育实效[J].当代家庭教育,2018(05):26-27.
[3]涂宣仁.对德育中家校联系的几点建议[J].读写算,2018(24):30.
[4]罗昶宇.探究家校合作模式在初中德育中的应用[J].名家名作,2018(03):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