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下)   作者:陈龙
[导读] 新课程改革相关内容对不同学科提出了相对应的新的教学要求。
        陈龙
        荆州市荆南中学   湖北省荆州市  434000
        摘要:新课程改革相关内容对不同学科提出了相对应的新的教学要求。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使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重视,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积极性。因此,如何提升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得以提升,成为教师需要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体育;主动参与;积极性
        在素质教育形势下,体育教育应该明显突出,以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符合整个国家文化教育战略。因此,学校、教师应当共同努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活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参加体育活动所带来的身心变化以及学习效率的提升,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一、转变体育教学理念为体育教学注入活力
        教师的体育教学理念会直接影响整个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计划的实施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因此,体育教学理念在整个体育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理念若一直停留在最原始的状态,会对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其无法与新的教学要求
        相适应。教师的体育教学观念必须是与时俱进的,能够为体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以前的体育教学讲的多练的少,一节课大部分时间都在听体育教师的讲解,学生自主性不够,学生积极性不高,现在的体育课堂要求的是精讲多练,让学生能够动起来,练习密度也就上去了,再通过本课的体育比赛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检测,学生在比赛中积极性提高。初中阶段学生喜欢展示自己的技能,通过比赛将自己体育技能得到展示,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体育教学中注重体育游戏的重要性,游戏必须全班学生参与进来。每节课设置体育比赛环节来增加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如排球板块练习,正面双手点垫球这个内容,练习完后,进行垫球比赛,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积极性。
        体育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转变时,一定要注重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不能脱离了学生这个中心。体育教学理念如果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适应性,那么运用于体育教学必然是失败的。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对体育教学要有全面和全新的认识,改变将体育教学与身体锻炼画等号的思想认识,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例如,在开展“勇敢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教学中,教师应紧紧围绕体育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一些人物故事来达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目的,如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自己喜欢的运动员的事迹,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分享他们面对挫折与困难的故事,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体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二、加大学校体育设施及相关器材的投入,积极开展学校体育活动
        在新课标教程中,国家日益重视素质教育,除了提倡素质教育,还提倡健康教育,使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能适应新世纪国家公民的要求。学校教师应当学习相应的新教程、新战略,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初中学生体育的开展离不开学校体育设施的完善和相关器材的完备,所以学校在提倡素质教育时,不能做“无米之炊”,应当以建设好基础设施设备为前提,在此前提条件才能顺利展开下一步工作。在实际教学中应事先进行场地规划,购买多些器材,让学生在课堂及课后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例如,足球是一个大家都喜欢的项目,国民参与度高,也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足球运动,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这个项目的可贵之处是学生身心都能得到放松,能让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中提高自己的健康意识。

但是在实际教学现状中,这个项目也有不足之处,便是需要占有大的场地,配套设施要求完全,目前初中学校缺少11人制的正规足球场,市区初中男子足球比赛都是11人制的比赛,而在训练中很多都只有8人制,有的甚至是5人制的场地。所以希望能够规划好学校建设,让更多学生能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学校层面要重视体育活动的开展,如球类班级联赛、趣味运动会等,与每学期体育课训练内容相契合。比如第一学期软式排球比赛,第二学期足球比赛,第三学期篮球比赛,第四学期开展趣味运动会。
        二、根据学生的需求增加体育项目,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制度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单一,学生除了应付考试而进行必要的考前、考中知识学习及考后总结,体育活动较少参与,所以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了“才高能力低”的局面,学生很少参与体育活动的现象影响了对体育的兴趣,从而也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初中学校每周可以开设两节体育兴趣活动课,作为平时体育课程的延伸,体育兴趣活动课包括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跆拳道、武术等体育项目,请专业老师进行授课,注重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给学生营造一种欢乐的学习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体魄。
        在初中阶段,广播体操是每个学校必备的一项学生运动,而广播体操的各个动作在长期的运动中形成了单一,枯燥的样式,学生日久必然兴趣减低,积极性不强。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学校体育教师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创编校园啦啦操,充分体现出中学生快乐、青春、阳光的形象特征,学校组织校园啦啦操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三、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体育锻炼之中
        我国是一个体育大国,正在迈进体育强国,这条路上必须有全民参与,才可实现这一伟大战略构想。初中教育作为国家基础性教育,且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阶段,所以更应当受到家庭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初中生的健康水准关系到国家体育强国战略实现,学校和奋战在一线的教师必须重视素质教育,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将素质教育融入平日教学工作中,教师要鼓励并引导学生多参加体育活动,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主动进行体育活动,爱上体育活动,不但能够为教师“减负”,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教师在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可以从社会各个单体出现的状况做正面教育材料,宣讲素质教育和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四、发挥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是主导,而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与启发者。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是依据教学目标先讲述所要学习内容的一些动作要领,然后再为学生做示范,最后让学生练习,整个教学过程完全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只需用耳朵听教师的讲述、用眼睛看教师的示范就算完成学习。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这种单调又沉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都不高,自然就不想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可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并依据学生的反馈不断改进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这样的体育教学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五、结论
        总之,我国文化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科教兴国”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就在文化教育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处在求知欲非常旺盛的学生群体中,他们的健康体魄正受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初中学生处于青年过渡期,也是处在一个基础教育阶段,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体育锻炼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丁科胜.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度策略探讨[J].名师在线,2018(29):85-86.
[2]张东勇.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9):168+1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