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下)   作者:陈婧芦
[导读] 核心素养,其实就是一个人自身素养的高低,核心素养所包含的方面特别广

        陈婧芦
        大连市第十五中学 116001
        摘要:核心素养,其实就是一个人自身素养的高低,核心素养所包含的方面特别广,比如我们日常的行为、谈吐举止、社会责任、思想意识等等很多方面,所以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初中学生整体成长有很大的影响。每个学生的素质文化教育不是天生的,后天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候从整体出发,某一方面的突出并不代表核心素养的提高。基于此,对核心素养下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美术课堂;创新能力;中学
引言
        新课改教学环境下,初中美术需基于核心素养开展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美术理论灌输教学模式约束,突出学生美术学习主体性,营造高效美术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综合学习实力。
一、核心素养概念及内涵
        核心素养是可转移的多方应用,具有多功能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是实现个人发展、胜任工作、融入社会及培养人们实现终身教育的基础。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时要做到“全面发展”,它要求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拥有可以成为人才的能力和素养。核心素养的适用不单单只有一门学科,它适用于不同领域及情境中,在教学应用过程中,要从学生个体的一般规律出发,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发展的能力,同时需符合教学活动实践的客观要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顺应国家改革要求,符合国家教育发展的趋势,提高了学生美术素养,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更好地将课堂所学美术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
二、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以及在课堂的具体实施
        (一)拓展教学,提高探究兴趣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在节省教师板书时间的同时,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体会到美术学科的艺术魅力,主动投入探究学习中。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教师除了要把教材中的美术知识与优美的美术作品图片、视频等内容结合起来,给学生直观的学习体验外,还要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向学生介绍教材周边的美术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掌握丰富的美术知识,在生动、精彩的美术课堂上提高探究兴趣。例如,在教学《有创意的字》时,学生对如何书写美术字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但是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多媒体引导下发挥了思维的活跃性,主动进行创意美术字的欣赏,在直观情境下掌握创意美术字的种类和表现形式,了解创意美术字的创作思路与变化的特点以及设计原则。
        (二)营造文化生活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文化与美术存在不少共通性,二者是美的代表和象征,都借助各自的表现形式传达和表现情感。美术作品具备突出的图片性特征,虽然包含丰富而又深刻的美术信息,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抽象、难懂的不足。基于这样的情况,增加文字说明,补充必要的文化背景,是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效果、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的重要途径。初中美术教师要精心设计文化生活情境,把多种多样的文化要素融入美术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受到美术熏陶的同时,深刻感知教学内容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参与实践的兴趣。如,在讲解《盛世·汴梁》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带领学生鉴赏《清明上河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荣景象。为进一步增进学生对这幅作品的认识,教师可以为学生补充作品的创作背景,丰富文化生活要素,把学生带入良好的文化生活情境。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格局,在经济上促进了农工商的综合发展,在对外贸易与城市发展方面也到达了一个非常繁荣的阶段。这幅作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作品展现了百姓的安居乐业生活,揭示了繁荣的背后也有着危机。学生只有掌握了文化背景,才能够真正把握画家的创作意图,理解作品中蕴藏的情感。


        (三)提升师生对核心素养的认知
        初中美术课程教学工作开展时,为体现出核心素养教育工作实际价值,应当不断提升师生对美术核心素养的认知,了解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内涵,明确核心素养的美术教育改革重要性与必要性。在提升师生对美术核心素养认知时,应当全面宣扬美术核心素养,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为美术教学工作铺垫基础。日常美术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应当突出核心素养的教学位置,将核心素养渗透到美术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的心灵与思想进行熏陶,启蒙学生美术艺术思维,培养并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师生对美术核心素养有了全新认知后,教师则需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界定,围绕美术核心素养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明确,并制订科学严谨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学习,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美术综合学习水平。
        (四)多发现学生优点,鼓励学生
        初中美术课不同于其他的一些学科,因为像初中数理化这些学科都有一个标准答案,但是美术作品就不同了,美术作品永远就是谁有谁的看法。所以在日常鉴赏美术作品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来自己对这幅美术作品的一些看法,对于那些角度比较独特、思维比较新颖的学生看法进行鼓励,因为思维的发散性是美术课堂最需要的。还有就是很多初中学生美术绘画功底有限,制作出来的作品也是差强人意,这时候教学老师除了不能忽略以外还要尽可能的调出作品的优点发光的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可以采用某一区域将学生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有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初中美术教学课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在学习《我设计的服装》这课时,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场景,比如今天老师穿了什么服装,跟平时有什么不同呢?妈妈平时去上班穿什么类型的服装呢?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场景里的着装打扮,激发学生想象力,设计出自己的作品,对于每一个学生的作品我们都去多发现学生优点多鼓励,让学生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五)鼓励创新型的评价机制
        一节完整的课堂离不开课后评价,一节完美的课离不开好的课堂评价设计,一份优秀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及能力,教师在课堂评价设计时,可采用多元化评价机制,这样既可加强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又可帮助学生灵活的应用课堂所学的知识。避免评价机制单一化,以往传统的评价方式注重求同,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可以全方位的、多角度的、过程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在评价时,需多采用鼓励式评价原则,鼓励的语言可以为学生带来自信,从而增加对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尊重学生内心想法,做到善于倾听学生的真实看法;评价过程中教师可延迟评价,结合学生在课堂中的综合表现,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做出正确的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中可以有许多收获。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核心素养的阐述,论证了创新能力在核心素养中的重要性,给出了美术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及具体实施方法。采取注重实践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力;设计与当地历史文化与风俗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更易理解接受;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增强了学生对其的信任感;采用鼓励型评价机制,提高了学生们的信心。这些策略与方法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康康.如何让初中美术课堂有声有色[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202.
[2]窦洪涛.初中美术教学的几点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218-219.
[3]杨佑晓.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美术课堂教学[J].求知导刊,2019(49):52-53.
[4]杨睿舒.优化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J].求知导刊,2019(48):68-69.
[5]马鹏程.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途径[J].家长,2019(33):151.
陈婧芦 1988年10月 女 汉族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 大学本科   单位:大连市第十五中学 中级教师 创新美术教育研究 116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